第九章:借力打力,巧用機遇 順手牽羊,事半功倍
本節關鍵觀點:
?懂得在生活中、工作上運用順手牽羊,可以讓我們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同時也讓我們時常有意外之獲。
“順手牽羊”本是一句民間俚語,說某人走在路上,看見一隻無主的羊,順手就牽回家中,不費力撿了個便宜。在多數情況下,“順手牽羊”用來喻指在做某事時意外獲得另一種便宜,或毫不費力地獲得某種平常要花大氣力才能獲得的東西。
有一次,原蘇聯的一個戴眼睛的男孩摔了一跤,把眼鏡打碎了,鏡片的碎玻璃刺進了他的眼睛,並刺傷了他的眼角膜。後來莫斯科外科手術研究所的給他做了手術,清除了他眼中的碎玻璃,治愈了他的眼角膜所受的傷。
手術之後,出現了令人驚異的奇跡。這個男孩的視力比受傷前有了明顯的提高,竟能看清他本來根本看不清的視力表上的最後一排符號。後來醫學家們分析,這是因為在取出眼鏡碎片的手術中,意外地改變了這個男孩眼角膜的彎曲度,從而帶來了這個男孩視力的提高。費奧多洛夫博士也就由此而發明了通過改變眼角膜的彎曲度來治療眼睛近視的新技術,使得億萬近視患者恢複視力成為可能。
費奧多洛夫博士發明治療眼睛近視的新技術,可以說純粹是意外之獲,但是卻對社會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給億萬近視患者帶來了福音。因而,一個人應該在思考和著手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中,看一看是否能獲得一些其他的啟示。
蘭強是某鄉鎮農機廠的工人,1998年下崗後回到農村老家做生意,可是賺的錢還不足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但是,整個鄉鎮的生活水平逐年有了提高,不過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人們不堪其擾,紛紛抱怨居住環境越來越差。
於是,熱心的蘭強自告奮勇當起了清理垃圾的人,一心想給鄰居和自己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此時,在外地打工的弟弟來信提醒他,在農村辦個廢品回收站也許能賺錢。理由是:生活垃圾裏麵有很多還有利用價值的物品,可是目前農村撿破爛,回收廢品的人很少。
弟弟的提醒使他眼前猛地一亮,於是,他二話沒說,在鄉鎮農貿市場旁邊租了一間店麵房,走村串巷,回收各種廢舊物品。一方麵能保護環境,一方麵也能掙點錢。每逢鄉鎮趕集日,老鄉們也把廢棄不用的日用品賣給他的回收站。店裏人手不夠,他就雇用了幾個臨時工,把回收來的物品進行分門別類,包裝好,捆綁好,運往外地的舊貨市場或相關的工廠,對廢品進行加工、改造、利用。有時,他把回收來的家用電器請師傅重新修理好,賣給需要的顧客。
幾年來,回收站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一個店麵不夠,他就租賃了3個。3年間,除上繳國家有關稅收外,靠回收站獲利30萬多元,平均每年獲利10萬多元。現在他心中有個想法:要到全縣各個農村鄉鎮去辦廢品回收站,人手不夠就雇用一批下崗職工。這真可謂一舉數得,利國利民。自己不光賺了錢,也解決了部分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同時還保護了鄉村居民生活環境。
在做某事的時候,如果能和別人的事結合起來那麼就往往能一舉數得,蘭強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此。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在商業中也加強了這個方法的運用。比方說,一項體育賽事的舉辦本來是體育競技的較量,但是往往有很多商家看中它的人氣因而就想冠名、讚助,而這就會給舉辦方帶來豐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