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知藤原紀雄之死的消息開始,一向過慣了閑適安逸日子的東櫻國大將軍知道,今後的東櫻國怕是不負從前那般的安逸了,而作為爭鬥雙方的藤原氏和德川氏也確實沒令他失望,眼瞅著兩大氏族之間的戰爭有著愈演愈烈之勢,大將軍和一幫臣子商議之後,方才拿出了發布屈心赤的通緝令這一方案,借以調停雙方之間的爭鬥,他和一眾臣子也知道這不過是權宜之計,但想要徹底將這場戰爭扼殺在搖籃裏,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籌劃安排,但顯然,即便德川幕有心配合,藤原隆極是絕對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早在數日前藤原隆極和德川幕罷兵之後,大將軍府總算是迎來了片刻的喘息之機,然而這難得的喘息之機也不過持續了一周的時間,大將軍府再次陷入了門檻幾乎被踏破的現狀,這一次,不僅僅是東櫻國國內的各方勢力,更是有著諸多神州大陸上各個大小國家的外交使節,對於東櫻國內部的混亂,他們無暇也無心去關注,因為還有著更令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所在,那便是他們各自的君主在得知了通緝令的消息後,紛紛傳令他們務必核實這一情報,畢竟,屈心赤在他們心中的分量,或者說屈心赤之於大楚帝國的影響力和對他們的威懾力,是他們不得不加以關注的!
對於大楚帝國的義王,即便與大楚帝國隔海相望的東櫻國大將軍其實也並不陌生,當然,這種熟悉也僅限於他收集到的各種關於屈心赤的情報,當第一位外國使節來詢問他通緝令中的人是否便是大楚義王的時候,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可能,畢竟屈心赤是何等的身份,怎麼可能孤身一人遠涉重洋來到東櫻國,還搞出如此這般大的動靜,若真的是義王的話,那這些事情的性質也完全改變了,不再是大楚一個國民和東櫻國的恩怨,而是要升級到兩國之間的問題,甚至於東櫻國可以借口大楚帝國幹涉東櫻國的內政而向大楚帝國用兵,當然,用兵的前提必然是在有戰勝大楚帝國把握的前提之下!
對於通緝令上之人謠傳的大楚帝國義王身份的事情,大將軍原本並沒有放在心上,在他看來,義王這樣的人,那怕是如今已經被貶為庶民,但所謂虎雖離,威尤在,他的影響力豈能是這麼輕易消除的,他在他國引起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上升到和大楚的外交關係的層麵上,這一點,他不相信這位傳說中的大楚義王不清楚,但隨著一個又一個外國使節的到來,他不禁開始對自己最初的判斷產生了動搖!
這一事件發酵的速度和影響力的程度遠超過了大將軍的判斷,及至目下,從大將軍府所彙集的消息之中,不管是國外還是東櫻國內,眾多的官員開始相信那個人就是大楚的義王了,東櫻國民間的懷疑之聲亦是甚囂塵上,甚至發出了要向大楚帝國聲討的消息,這件事情走到這一步,他著實是感到有些難辦了!繼續否認下去已經有些不現實了,因為民意不允許,但若是不加以否認的話,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將以東櫻國官方的名義承認了通緝大楚帝國義王的事實,接下來,自己就必須代表東櫻國向大楚帝國提出交涉了!但與大楚帝國之間的交涉,前提是自己得有足夠的證據,且不論義王之於大楚帝國的影響力,即便是麵對如今東櫻國一片混亂的局麵,大楚帝國也會毫不遲疑地拒絕交涉此事,畢竟,若是大楚帝國同意了就此事和他東櫻國交涉,豈不是變相地承認了造成東櫻國混亂局麵的背後還有著大楚帝國的身影?再者,因為古台島被東櫻國侵占一事,大楚帝國和東櫻國早就是劍拔弩張,若非當下的實力不允許,大楚帝國早就向東櫻國開戰了,眼下己方向大楚帝國提出交涉,極有可能給予大楚帝國一個反製的理由,說不準極有可能引發大楚帝國和東櫻國之間的戰爭,但是現在東櫻國內部已然出了亂子,顯然並不適合和大楚帝國發生戰事!
麵對這個棘手的問題,大將軍府經過兩日的商議之後,最終決定一如既往的賭一把國運,因為眼下東櫻國的內亂可能會全麵爆發,他們希望通過將禍水西引,以造成東櫻國和大楚帝國的緊張之勢,借以轉移東櫻國內的紛爭,讓他們有著充足的時間調和藤原氏和德川氏的矛盾,盡快穩定東櫻國國內的政局。
此時此刻,麵對東櫻國對大楚帝國提出的交涉,不僅僅是東櫻國的大將軍,郢都城內的燭蝕和凰羽亦為此事感到左右為難!而他們之所以為難,並非是因為東櫻國提出的交涉一事,因為這件事情群臣的意見都很統一,那便是對東櫻國的交涉置之不理,一者是因為東櫻國並沒有拿出什麼有力的實質性證據,二者雖然傳言看似有幾分真實,但傳言畢竟隻是傳言,同時他們也覺得傳言的真實性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的為難之處在於,目前已經收到了屈心赤的信,他們急需派人前往古台島與屈心赤見上一麵,燭蝕和凰羽定然是無法前往的,但整個帝都,值得他們和屈心赤完全信任的,數來數去,也就三皇子楚義征和四皇子楚義文,楚義征身為禁軍的統帥,顯然也是無法離去的,那麼最後的人選無疑便是楚義文了!但是,楚義文身為大楚帝國的四皇子,私自離開帝都,無疑會令得帝都的權貴們有所懷疑,尤其楚義道、淩炙天等人,極有可能猜到他是前去見屈心赤,所以他離開帝都的方式,隻能是光明正大!但是,有什麼理由讓他如此光明正大地離開帝都前往古台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