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美麗的罌粟花——高碳經濟是一切危機的根源 氣候變化已接近不可挽回的臨界點!(2 / 2)

增溫3℃到4℃:高山冰川融化,使得下遊城市與農田無水可用,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秘魯、巴基斯坦與中國。歐洲、亞洲與美國受幹旱、熱浪之苦,農作物大麵積受損,全球糧食供應出現危機。瑞士夏季溫度可能突破48℃,倫敦周遭夏季溫度將達45℃。

增溫4℃到5℃:人類開始往極地地區遷徙,因為南歐、北非、中東與其他亞熱帶地區因極端熱浪與幹旱而不適合農作物生長。西伯利亞凍土層溶化,釋放大量甲烷(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25倍),加速全球變暖速度。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洛基山脈冰川消失。

增溫5℃到6℃:北極地區溫度將高於20℃,全年無冰,地球溫度將達到5000萬年以來的最高點。沙漠入侵中歐,甚至接近北極圈,海平麵急速上升,多數沿海城市被淹沒。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與部分中緯度地區,熱得不適合人類居住。

增溫6℃或更高:氣候難民隻能待在高原與極地,全球人口大減。海洋生物大半死亡,90%物種可能滅絕,情景有如地球45億年曆史中的幾次大滅絕。全球變暖失控,地球表麵可能會像金星那樣,完全不適宜人類生存。

可怕的未來,正如安南在2006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指出的:氣候變化並不僅是環境問題,氣候變化是一個全方位的威脅。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不亞於武裝衝突、貧窮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必須得到同等的重視。

現在看來,不是應該得到同等的重視,而是應該給予最高級別的重視。

安南在大會上嚴厲批評一些頑固的懷疑論者仍試圖傳播懷疑,對氣候趨暖的事實故意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對氣候變化持否定、懷疑態度的人,對氣候變化視而不見的人,無非是擔心節能減排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和目前的生活質量。這種出發點雖無可厚非,但如果不能平衡好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完全無視環境環境問題,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方麵,發達國家和目前的新興經濟體都有前車之鑒。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留下了一個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發達國家和環保組織對此感到失望,發展中國家也無需為此感到高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共同但區別的責任”原則得以延續,但是,發展中國家自主節能減排的壓力和挑戰還需要我們去麵對。

作為新興的經濟體,中國到處早已可見到氣候災難的警告。中國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溫家寶總理在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期間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