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與韋珪之事漸次傳開,對於李子雄父子與楊玄感的打擊是無形的。
此時,形勢開始對李湛有利,李湛的那些麾下都對楊玄感漸有離心。
不過,這時楊玄感驍勇力大,每次作戰,親自揮舞長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吒,眾敵莫不震駭,還是依舊可以取得一係列勝利。
但這些勝利都是小勝。
從長安趕來的衛文升部隊,楊玄感始終未能全殲。
與此同時,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在亂軍之中被冷箭射死,這一冷箭,其實背後乃是長孫無忌躲在人群中趁著混亂而射。
但時勢即亂,長孫無忌所用又非己箭,卻哪裏能查?
長孫神箭,百發百中,楊玄挺自然難以躲開,於是墜馬而死。
楊玄挺死後,楊玄感有些氣沮,此時,洛陽城內城之中,樊子蓋展開反攻,攻掠尚書省(洛陽城外城官僚衙署),殺掠數百。
此時,洛陽附近的黃河對岸,隋軍越來越多,多頭並進。
武賁郎將陳棱在楊玄感起義所在地黎陽進攻元務本。
武衛將軍屈突通就駐紮在黃河對麵,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發兵繼進,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又來增援。
黃河萬裏,這是楊玄感比較為難的,河岸線太長了,他必須防止屈突通渡過黃河,老實說,對屈突通他是有些忌憚的。
他最近和李子雄因為謠言的事情漸行漸遠,又逐漸轉向李密。
李密屢次跟他說過,一旦屈突通大軍渡河,咱們就沒有搞頭了。
這裏麵有很多案例可以分析,當年大梁名將,號稱名將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就在爾朱榮渡河之後潰敗。
因為渡河之後,軍士乘勝,這種氣勢就不可擋,兵法有雲,一鼓作氣。
再說了,屈突通一旦渡河成功,那麼楊玄感會麵臨什麼樣的局麵?
那他就會麵臨三線作戰,一個是洛陽城內的守軍,一個是屈突通,還有一個是衛文升,而且這三支軍隊除了城內那一支外,其餘兩支後續都有援軍。
這當然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楊玄感沒有任何援軍。
隋軍死一部分,可以隨時補充一部分。
但楊玄感這時離心離德,麾下死傷,沒有補充。
這當然也不是最最關鍵的,最最最關鍵的是,防禦黃河被突破,長河萬裏,他需要相當的兵力,沿著黃河上下遊防備對方偷襲。
他需要做太多的工作了。
比如,建立烽燧製度,沿河建立防守城堡,俯瞰河麵,一旦發現偷渡,就要立刻狼煙示警。
這裏麵需要除了要建立烽燧製度,還需要建立飛騎營。
不然,萬一二十裏之外有狼煙示警,待你步行趕到,人家早就渡河成功了,黃河又不是長江那麼寬廣。
但是楊玄感哪裏能抽的出來那麼多人手部署?
守衛黃河沿線,謹防屈突通渡河,稀稀拉拉幾千人肯定是不夠的,幾千人可能百人為一隊,每隊巡視一裏路的河麵,才幾裏路,就能把幾千人給安排完。
而且,百人隊根本不可能完成守禦任務。
這還隻是負責偵查堅守河麵方麵,這裏麵還需要配備作戰部隊,指揮中樞,沒有幾萬人在河邊駐守下不來,河對麵就是屈突通、宇文述大部隊。
但是,一旦黃河守禦需要幾萬人。
他這邊,圍困洛陽,就會出現大問題,因為洛陽外城極大,沒個幾萬人圍不住,他這下顧此失彼,不知道怎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