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低頭做人,高處成事 低調處世,淡泊名利
現實生活中,人們都渴望得到名利、金錢、地位,但是人們在追求這一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低調做人,坦然麵對得失,該進則進,該退則退。
許多低調處世的人,把榮譽、金錢、地位看的很淡泊,大有一種“去留無意,任天邊雲卷雲舒,寵辱不驚,閑看窗外花開花落”的灑脫,這種精神的超逸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東漢時期的嚴子陵就是一個典型的低調處世的人,他不汲汲於名利,更不戚戚於富貴,他知道人生的道路非常寬闊,不是用名和利就能夠衡量出來的,所以在某種情況下,要懂得”激流勇退,去留無意”的道理,也許,在名利的砝碼上減輕幾分,生活會更有滋味呢。
嚴子陵才華出眾,是漢光武帝劉秀的老同學,他為人很低調,從不因為有這樣一個老同學而驕傲,對名利沒有一點向往的他還怕劉秀封自己做官,所以隱居在齊縣境內富春山中,隱姓埋名,以垂釣為生。
劉秀告示天下,令人尋找嚴子陵。並且請來宮廷的一流畫師為嚴子陵畫像,在他細細的描繪下,畫師將嚴子陵畫的形神畢肖,劉秀非常滿意,下詔複製許多份頒發天下,讓各地官吏負責尋找嚴子陵,很長時間過去了,仍然沒有一點消息,光武帝非常焦急,卻沒有任何辦法。
有句話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一天,一個農夫上山砍柴,遠遠的看見河邊做著一個身穿羊皮大衣的垂釣者,覺得眼熟,再往前走發現很像集市上貼的嚴子陵的畫像,這可是武帝下重金要尋找的人,於是農夫顧不得砍柴,便飛一般跑到衙門,向縣令報告此事,農夫自然拿到了應得的獎勵。
縣令不敢遲疑,迅速上書光武帝說:“一農夫在富春山溪水邊,發現一位身披羊皮大衣的垂釣者,很像嚴子陵。”
劉秀聽後,立即派官吏帶上優厚俸祿,請嚴子陵出富春山回朝做官,然而淡泊名利的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可是武帝不甘心,後又多次派人去請,終沒有收獲。劉秀便派人最後一次去富春山,讓官吏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嚴子陵請回京城,於是這些官吏隻好硬把他拉上官車,一路快馬加鞭把嚴子陵帶回京城,劉秀早已為他準備好房子、食物、仆人,然而,嚴子陵不但沒有感謝劉秀,甚至不屑一顧。
那時,嚴子陵還有一個舊時好友,在朝中做大司徒,名叫侯霸,他聽說老朋友已到皇宮,就派臣下侯子道帶上自己的親筆書函專程去探望,可是,侯子道恭恭敬敬地把信遞過去後,發現嚴子陵斜倚在床上根本就沒動一下,隻是接過信,粗略地看了看,不以為然地放在桌子上。侯子道以為嚴子陵因為侯霸沒有親自看望而不高興,於是說道:“大司徒因為公事無法脫身,所以沒能親來看您,晚上,他一定會登門拜訪,您這先寫個回信,也讓大司徒安心。”
嚴子陵便提筆給侯霸寫了一封簡短的回信:“君房(侯霸字君房)先生,既為漢朝大司徒,就應為人民做好事,如果一味地奉承君王,不顧人民死活,那樣是不可以的。”
侯子道回去把信交給侯霸,侯霸看信後很不高興,以為嚴子陵根本沒把他這個大司徒放在眼裏。於是把信交給劉秀看,誰知劉秀不怒反笑說:“他還是這個倔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