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母墳
雙母墳在哪兒,咱可說不準,反正有就是了。
說是有這麼個高秀才,教書。娶妻劉氏,生下一個兒子,才周歲,劉氏就死了,撇下一個沒娘的孩兒,叫鬆塔兒,由高秀才拉撒著過。
小孩沒娘,老爺們帶不了。鬆塔又哭又鬧,沒法子,得給他找個後媽。可提起後媽,說的講的老鼻子啦,天下後娘沒一個好的。高秀才又擔心兒子受委屈,就跟媒人說:“醜的俊的賢的愚的我不計較,隻要是個女人就中,隻要別虧待我兒子就中。”
這話傳開來,人們都笑:“窮秀才,還拖油瓶,沒人挑他,算他鬧著,還這說道那說道呢。”
後山有個老秀才,姓鄭,閨女長到十八九,沒相當的婆家。鄭家的閨女跟她媽說:“高秀才是個讀書人,他那孩兒夠可憐的,我幫他拉撒去!”
娘說:“你不怕別人說你當後娘?”
“後娘也是人當的。”
“日後你自己有了呢?”
“一樣看待。”
親事就那麼成了。鄭姑娘嫁到高家,把個窮家收拾得幹淨利索,把個鬆塔兒伺候得白白胖胖。高秀才感動得說:“你真是我的貴人,我恨不能砍個板兒當祖宗供著你!”
鄭姑娘道:“一家人,說什麼外道話!”
過門兩年,鄭姑娘也養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蘑菇,高秀才擔心她隻疼親生的,不疼前房養的,可鄭姑娘待鬆塔比蘑菇還要好,她說:“蘑菇有親娘,鬆塔沒親娘。鬆塔比蘑菇可憐。”
鬆塔七歲那年,蘑菇四歲,高秀才得了一場病,百醫不效,竟扔下一大堆饑荒,扔下他們娘兒仨,撒手西去啦。
鄭姑娘哭得如酒醉:“高郎,我一定獨撐門戶,把兩兒子撫養大!”
媒人上門,勸她改嫁,頂回去;娘家人來接,不回去,鄭姑娘血一把淚一把地領著兩孩兒過。
這一天,家中斷了糧,鄭姑娘領著兩孩兒去娘家借米,走著走著,孩子們累了。鄭姑娘背起鬆塔,領著蘑菇,慢慢往山上走。路上人有認得她的,見她背大的領小的,都伸大姆指。
走到山頂,遇到一群狼,把娘三個團團圍住,倆小孩嚇得哇哇哭。鄭姑娘見實在逃不出去了,就跪在地上,對狼叩頭,說:“你們若是餓,就把我吃了,別傷著兩個孩子。”
可是狼還是圍著他們,嘴裏發出森人的叫聲。
鄭姑娘實在沒法子,隻好跪下禱告:“你們吃了我不夠,再吃,就吃蘑菇吧,千萬別動鬆塔,留他一條命吧。”說完,叩頭叩出血來,眼淚也哭成紅的了。
狼群就閃開一條縫,讓她領著鬆塔逃出去。
鄭姑娘來到娘家,一頭攮在地上,哭昏過去。家中人得知蘑菇喂了狼,紛紛找來鄰居,拿著家什上山,隻見狼群一哄而散,小蘑菇坐在地上玩耍,啥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