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應當清楚,現在的魏國擋不住劉修。”
“昔年,陛下和袁紹廝殺交戰,雖說陛下處在劣勢,但陛下麾下人才濟濟,有郭嘉、荀攸、荀彧、程昱等謀士精誠謀劃,又有許褚、曹仁、夏侯惇、張遼等武將拚殺,更有關羽相助。”
“這些,是陛下取勝的原因。”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袁紹剛愎自用,外寬內忌,不是一個明主。”
楊修侃侃而談,泰然自若的說道:“微臣鬥膽,陛下之所以能擊敗袁紹,一統河北,平定北方,四成的原因在於陛下的英明決斷,六成的原因在於袁紹自誤。”
“如果袁紹不是昏聵之主,不剛愎自用,陛下難有今日。”
“反觀今日,縱然陛下是英明之主,但劉修也是狡詐凶殘。尤其是劉修武將如雲,謀士如雨,勢力更遠超袁紹。”
“在雙方實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劉修憑借大勢,能夠穩步的步步推進,蠶食魏國。劉修不是袁紹,不可能犯袁紹的錯誤。”
“如果劉修是袁紹那樣的人,陛下能力挽狂瀾。但陛下和劉修亦敵亦友,對劉修的情況了若指掌,應當清楚劉修的厲害。”
楊修長身揖了一禮,正色道:“處於下風的魏國,擋不住楚國的兵鋒。”
一句句話,似刀子一般戳在曹操的內心。
曹操的臉色,一變再變。
曹操不得不承認,楊修的分析有道理。
昔年,曹操之所以能擊敗袁紹,有他自己指揮若定的原因,也有謀士運籌帷幄的原本。但縱然曹操全力以赴,最後其實陷入了困境。若非袁紹自誤,導致許攸背叛,令曹操偷襲了袁紹的糧倉,便沒有今日的曹操。
麵對劉修,曹操很乏力。
劉修在不斷的發展,勢力越來越強,甚至還屢屢展現神跡,得了蒼天襄助。曹操越想,越覺得不甘。不甘心的同時,也愈發的沮喪。
“呼!呼!”
曹操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麵上多了一抹潮紅。他喉頭一甜,竟是噗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然後人萎頓的癱坐下來,非常虛弱。
曹丕見狀,一個箭步衝了上去。
曹丕來到曹操的麵前,攙扶著曹操,殺氣騰騰的道:“楊修妖言惑眾,當誅!請父皇下令,誅殺此寮。這個人,被劉修收買了。”
楊修神色不屑,說道:“在下受陛下的聖恩,忠於魏國,沒有被劉修收買。在下所言,隻是說出實話而已。忠言逆耳,太子聽不進去也罷。太子要殺,微臣無話可說。”
“你……”
曹丕氣急,憤怒不已。
他又要再開口,卻被曹操伸手阻止。曹操擦拭了嘴角的鮮血,靠著曹丕,然後強打起精神,看向荀彧,正色道:“公達,你怎麼看?”
荀彧是智者,能判斷眼下的局勢。他沒有如楊修一般勸降,鄭重說道:“臣願意追隨陛下,死戰到底,戰鬥到最後一刻。”
話語中透露出的,也是對接下來一戰的不看好。
荀彧也認為必敗。
曹操何等的精明,荀彧一說,他就明白了荀彧的判斷。曹操心中歎息,目光一轉,又看向程昱,道:“仲德公,你是怎麼看的?”
在座諸公當中,程昱一向是敢於諫言,更對曹操忠心耿耿。程昱白發蒼蒼,正色說道:“老臣誓死追隨陛下。”
一句話,也透露出無盡的悲觀。
曹操目光再轉動,看向陳群,詢問道:“陳卿,你怎麼看?”
陳群沉默半響,回答道:“陛下,臣讚同楊主簿之言。如今的局麵,擋不住了。為陛下考慮,為魏國百姓考慮,臣讚同投降。”
陳群出自潁川陳氏,是大族出身。雖說陳群忠於曹操,但值此之際,魏國日落西山,再也撐不住了。
故而,陳群得為家族考慮。
曹丕一聽陳群的話,也是大怒,把陳群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