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奧爾罕·帕慕克

作家為他們理想的讀者寫作,為所愛的人寫作,為自己寫作。

【人物代表】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1952年6月7日出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個富裕的西化家庭,從小接受英語教育。23歲時,他放棄正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的建築學,轉而投身文壇,開始了他的紙上建築生涯。200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他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征。”

除文學造詣極深之外,帕慕克對藝術也頗有研究,研究藝術的時間不少於用在文學上的時間。他每年都到世界各地欣賞藝術展覽,在各個國家的博物館中流連忘返。

野心家的藝術遊戲

記者 黃茜

2008年5月25日,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多功能廳內座無虛席。當“相約冠軍名家講壇”開始的旋律剛一響起,聽眾中就早已有人按捺不住地不時回頭張望入口處。20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位生於伊斯坦布爾又曾主修建築學最後卻蜚聲世界文壇的土耳其人,該會是一副什麼樣子呢?

多產而優雅的作家

一身黑色西服、一頭銀灰色的頭發、一副細框眼鏡,加上擺在桌上的自拍手機,一切都給人一種書卷氣的隨和親近感;犀利而友善的目光和總掛在嘴角的淺淺的笑,則總讓人想起他在演講中對生活真諦的深刻洞察卻又不失詼諧和風趣的表達風格。就是這位生於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人,曾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學,從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說首獎開始,他的寫作生涯一發不可收拾。

1983年第二本小說《寂靜的房子》出版,並於1991年獲得“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1985年第一本曆史小說《白色城堡》出版,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論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這本書榮獲1990年“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1990年出版了《黑書》,這本小說是一個裏程碑,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其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帕慕克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1997年《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曆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

1998年出版《我的名字叫紅》,這本書確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文學地位,獲得“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這個獎獎金高達10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2002年發表小說《雪》。據說在來中國之前他剛完成了630頁的新小說。

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托馬斯·曼(Thomas Mann)、卡爾維諾(Jtalo Calvino)、博爾赫斯(Jorges Luis Borges)、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等大師相提並論,其作品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

當被記者問及“每天你要工作10多個小時,是否需要一個強壯的身體”時,帕慕克笑嗬嗬地說:“強壯的身體?是的。為了完成600多頁的小說,有時候我甚至一天工作14個小時。我會鍛煉,我會在辦公室散步。我吃得不多,以保持身材。”

目標、興趣很重要,藝術還要有天賦

帕慕克在我們眼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擁有“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文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寫的書很暢銷。他現在除了享有國際聲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著無盡的創作活力。

在采訪中,帕慕克並不避諱談論成功:“首先,目標、興趣很重要。我在23歲時就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名作家。其次,天賦也很重要。缺少天賦不稱其為藝術。我認識一些人很喜歡文學,但很可惜他們沒有天賦。再次,閱讀和知識也很重要,當然也需要努力和運氣。除此之外,他人的鼓勵也很重要。我一直都很感謝我的父親,他在我童年的時候,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當我完成一幅畫的時候,他總是誇張地顯出驚訝的樣子,仿佛我是一個天才。從來不會挫敗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