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態——孩子也有心理隱患(2 / 2)

孩子心理危機容易出現哪些情況

過去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一般都是從政治、思想和品德上進行分析,從心理上分析得很少。把孩子的心理問題當成政治問題、思想問題去解決。這種以簡單、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使孩子在競爭力、情緒、情感、性格、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心理素質,處於一種自發形成和盲目發展的危險狀態。

曾有“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建構與培養研究”課題組,按國際標準分別在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5個省市區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小學生中有16.4%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傾向,有4.2%存在嚴重心理行為問題;初中生的這一比例分別是14.2%和2.9%;高中生分別是14.8%和2.5%。由於我國中小學生基數巨大,所以這一比例是觸目驚心的。

國家有關部門也曾對小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我國孩子的心理問題呈快速上升趨勢。1984年北京地區孩子行為問題患病率為8.3%,1993年北京地區孩子行為問題患病率為10.9%,1998年全國12城市的孩子行為問題患病率為13.4%,2002年北京中關村部分重點小學孩子行為問題患病率為18.2%。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一項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調查也表明,1997年至2000年,由於心理畸變引起的“激情犯罪”顯著增多。

那麼,孩子心理危機最容易出現哪些情況呢?

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是孩子心理危機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他們為了逃避不能排除的煩惱而離家出走,他們的出走一方麵給家人帶來極大的不安,同時也使自己麵臨著各種不安全。

走向犯罪

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往往易在大街上徘徊,如果遇到壞人引誘,就很容易誤入歧途。

自殺

孩子自殺雖然不多,但也並非沒有,應給予重視。曾有一位16歲的少年因為媽媽拒絕給他買一雙旅遊鞋,少年從樓上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測算:自殺是我國15~34歲年齡段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5~14歲的孩子自殺約占自殺總人數的1.02%。

孩子們的心病正在成為父母的心病,長此以往,這一問題會成為社會心病。所以,對孩子心理危機進行幹預非常重要。

1.家庭溫暖是第一良方

父母對孩子冷漠或溺愛,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尤其父母離異、去世或家庭暴力,對孩子心理都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加強家庭幹預,讓父母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是化解孩子心理危機的第一良方。

父母們每天都要想一想:你今天花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了嗎?你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方麵的困惑了嗎?你知道孩子在讀些什麼書嗎?作為父母,不應該隻在物質上關心孩子,更應該在精神上關心孩子,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多與孩子溝通。溝通時,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應該簡單地把孩子看成不懂事的孩子。

2.老師是最重要的心理救助資源

老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是最受尊敬的,因為尊敬,所以信任。這就要求老師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心理幹預技術。當然,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們要有較高的責任心和愛心。不要采用一些過頭的手段教育孩子,懲罰手段往往給孩子造成精神障礙乃至心理疾病。通常,老師對學生的談話,效果將勝過父母。

3.社區鄰裏的關懷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活在一個社區的孩子們,鄰裏的大爺大媽是看著他們長大的,所以比外人要了解他們,能對孩子們勸說上幾句並非沒用,相反,有時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楊力談養生

如果發現孩子有心理異常,父母、老師要注意觀察以防萬一。孩子自殺的跡象:目光漸漸變得冷漠或茫然;經常獨自發呆或閉門獨處;或忽然變得對別人關心起來(一個一向冷漠的人,忽然變得熱情起來,要警惕是抑鬱症心理崩潰前的回光返照,往往是自殺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