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上班路上的油條(1 / 2)

第二天早上,蘇揚起了個大早。

他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出門了,走的時候羅浩還沒起。

廚師的作息時間比較特殊,一般別人吃飯的時候,就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但是這不意味著你可以趕著飯點再去,廚師的工作可不單單是炒菜那麼簡單。

為了應付中午和晚上大量就餐的客人,師傅們需要提前去備料,耗費的時間往往比開餐還要長。

所以,廚師也要很早上班,下午的時候倒是可以休息一會兒,但是晚上一般要到很晚。

而且也難得有個休息日,比996的工作還要累!

如果不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很難堅持下來。

蘇揚應聘的餐廳雖然還沒有開業,但是前期需要籌備的事情比較多。

他昨天跟老板已經說好了,今天去商量餐廳的主打菜。

這可是關係到餐廳能不能經營下去的大事。

他不敢馬虎,所以一早就出了門。

此刻正在趕往地鐵口的路上。

匆忙中,蘇揚卻突然停下了腳步。

一個小小的早餐店吸引了他的目光。

“這個世界居然也有油條?”

一條窄窄的巷子裏,小店門口擺起了一個大油鍋。

金黃色的油條豎立在簍子裏。

門口已經有了一些食客,在巷子裏排起了隊。

蘇揚的喉結滾動了一下,雙腳不由自主地向門口走去,加入到了排隊大軍。

沒有什麼比食物更能撫慰人心的了。

尤其是早上,如果能吃上一口自己心心念念的早餐。

一天的精神都是棒棒噠!

但是如果吃不到的話,吃貨們就會陷入無限的糾結當中。

嘴:我要吃!

腿:我走不動!

腦子:糾結中...

蘇揚很愛吃油條,他相信這種喜愛是刻在人們基因裏的。

為啥呢?

因為油條這種美味,在咱們華夏可是很早就有啦。

這裏還有個小典故,說是南宋的時候,臨安人就把麵團捏成秦檜的模樣,扔進油鍋裏炸,以此來表麵自己對大漢奸的厭惡。

所以油條也被叫作油炸檜,後來就演變成油炸鬼。

瞧,這一下子就把吃貨的曆史推進到了一千年前。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炸麵團的這種烹飪方式,可是比宋朝還要早。

南北朝有一本古籍《齊民要術》,裏麵就提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

這個“細環餅”就是當時一種油炸的麵食。

蘇揚估摸著,會不會跟京城的焦圈有幾分相似。

你看看,這一下又往前捯了好幾百年。

所以人們現在能吃到的美食,沒有一樣是憑空得來的。

是曆代不知道多少個吃貨,日夜不能寐,反複琢磨後,才得出的結論——“果然這樣最好吃”!

所謂的美食家,也不過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吃貨罷了。

至於在前世,油條更是隨處可見,你能感覺到全國人民都在吃油條,堪稱是國民級早點。

甚至還產生了各種花式吃法,天津的油條可以卷進煎餅裏,四川人能把油條涮在火鍋裏吃,就連米食為主的廣東,在極具本土特色的艇仔粥裏,也少不了那炸酥的油條碎。

排了半天隊,終於要輪到蘇揚了。

炸油條的老板穿了件花格子襯衣,衣服很幹淨,脖領處的扣子係的嚴絲合縫,身前係個圍裙,胳膊上還戴了套袖。

半禿的頭頂上,覆蓋著周邊的幾縷長發,形成地方支援中央的態勢,像極了中年男人最後的倔強。

美食的第一要務是幹淨!很顯然老板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