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欲太盛心難靜,傻瓜才會成為欲望和金錢的奴隸 安逸的生活本身就是地獄(1 / 2)

第二章物欲太盛心難靜,傻瓜才會成為欲望和金錢的奴隸 安逸的生活本身就是地獄

安逸的生活,雖然滿足了你物質生活的需要,卻會讓你陷入精神生活的荒漠,精神生活的荒漠會讓人頹廢、窒息以致死亡。

有一本關於禪學的書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在死後去閻羅殿的路上出現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請他留下來。

這個人說:“我在世間辛苦勞作了一輩子,現在隻想睡、隻想吃,我非常討厭工作。”

宮殿的主人說:“好極了,我這裏有舒適的床,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我這裏有山珍海味,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而且,我還可以保證,任何人都不會打擾你。”於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

剛開始,這個人感到很快樂,漸漸地,他覺得有點空虛和寂寞。於是,他向宮殿主人抱怨:“這樣有什麼意思,這種生活我已經厭倦了,你能不能為我找點事情做?”

“對不起,我們這裏從來就不曾有過可以做的事情。”宮殿主人回答。

幾個月後,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主人:“這種日子我受不了了,假如你不能給我找點事情做,我寧願去下地獄!”

宮殿主人非常輕蔑地笑了:“你以為這裏是天堂嗎?這裏本來就是地獄啊!”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裏,人是最容易被毀掉的動物,因為在人的一生中,金錢、榮譽、地位被人們廣泛地崇拜著,它們中的任何一種,隻要在人身上滋生、蔓延,都足以使生命之樹枯萎,使生命之舟擱淺。但是,人又是最不易被毀掉的動物,因為人有良知和理智,有判斷力和意誌力,人可以拒絕安逸,選擇創造和奮鬥。

有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被分配到一個讓許多人羨慕的政府機關,幹著一份非常輕鬆的工作。

但是時間不長,年輕人就變得憂鬱寡歡。原來年輕人的工作雖輕鬆,但與所學專業沒有一點關係,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他想辭職外出闖天下,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留戀眼下這一份既有保障又舒適穩定的工作。要知道外麵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是風險也很大啊!經過反複思量他仍拿不定主意,於是他就將心中的矛盾告訴他的父親。父親聽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鄉下老人在山裏打柴時,拾到一隻很小的樣子怪怪的鳥。那隻怪鳥和出生剛滿月的小雞一樣大小,也許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它還不會飛。老人就將這隻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

老人的小孫子很調皮,他將怪鳥放在小雞群裏,充當母雞的孩子,讓母雞養育著,母雞果然沒有發現這個異類,全權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

怪鳥一天天長大了,後來人們發現那隻怪鳥竟是一隻鷹,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然而人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那隻鷹一天天長大了,卻始終和雞相處得很和睦。隻有當鷹出於本能在天空展翅飛翔再向地麵俯衝時,雞群才會引起片刻的恐慌和騷亂。

時間久了,村裏的人們對於這種鷹雞同處的狀況越來越看不慣,如果哪家丟了雞,首先便會懷疑那隻鷹,要知道鷹終歸是鷹,生來是要吃雞的。愈來愈不滿的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隻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

因為和鷹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殺它,他們決定將鷹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然而他們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那隻鷹重返大自然。他們把鷹帶到村外的田野上,過不了幾天那隻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他們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試過許多辦法都不奏效。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到大的家園,舍不得那個溫暖舒適的窩。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如扔一個石頭。那隻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墜到澗底時,它隻輕輕展開雙翅就穩穩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就飛向蔚藍的天空。它越飛越自由舒展,越飛動作越漂亮。這才叫真正的翱翔,藍天才是它真正的家園呀!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聽完父親講的故事,年輕人痛下決心,辭去公職外出闖天下,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

沒有人不貪圖安逸的生活?如果喪失理智,一味追求安逸,就會毀滅自己。任何不勞而獲的念頭都是危險的,所有非分之想,卻隻能招致痛苦。泰然麵對客觀的環境條件,辛勤勞動,不斷創造,才是幸福人生的最佳選擇。

傑克·倫敦寫出《馬丁·伊登》後,聲名鵲起、財源滾滾,不僅在加利福尼亞海濱購置了別墅,還擁有了豪華遊艇。然而,擁有這一切之後,厭倦、空虛、落寞和無聊接踵而至,後來他被這些弄瘋了,1916年在自己的別墅裏開槍自殺。

所以說,安逸的生活本來就是地獄,它雖然滿足了你物質生活的需要,卻讓你陷入了精神生活的荒漠。而精神生活的荒漠會讓人頹廢、窒息以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