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除心靈的垃圾,給心靈一條自由的通道 保持精神的愉悅
我們並不是因為幸福而擁有快樂的精神,而是因為擁有快樂的精神而幸福。
有一句話被廣大群眾傳頌:“精神不是萬能的,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找到快樂,沒有快樂精神是不行的。
8年前,醫生宣告珍妮娜將不久告別於人世。絕望之餘,她打電話找到她的朋友,哭訴內心的絕望。朋友勸她說:“珍妮娜!難道你一點鬥誌都沒有嗎?你要是一直這樣哭下去的話,毫無疑問,你一定會死。既然你碰到最壞的情況,就該麵對現實,然後想點辦法。”
就在那一刹那,珍妮娜似乎悟出了什麼,她發誓:“我不會再哭泣。如果還有什麼需要我想的,就是我一定要繼續活下去。”
她開始接受每天超長時間的X光照射。雖然她感到骨頭像岩石一樣從身上撐出來,兩隻腳重得像鉛塊,可珍妮娜卻不憂慮,也沒哭過一次。她麵帶微笑迎接所有痛苦。
愉快的精神狀態的確有助於抵抗身體的疾病。珍妮娜經曆了這個奇跡,她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健康過。她也會永遠記得朋友的話:“麵對現實,然後想點辦法。”
我們並不是因為幸福而擁有快樂的精神,而是因為擁有快樂的精神而幸福。隻要擁有快樂的精神,你就將擁有所有的快樂,在你的生活中快樂將無處不在。
麥克誌願到一個垂危病人收容所學習。在那裏,他認識了一個結腸癌晚期的老人。一天下午,麥克扶他從浴室出來,看到老人的臉在痛苦地抽搐。
“醫生馬上就來”,麥克試著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許我幫你換掉這件滑稽的米老鼠睡衣,你看上去會莊重些。”
“我非常喜歡這件睡衣”,老人喘息著說,“米老鼠提醒我別忘了笑,這是醫生做不到的。”
“年輕人”,老人繼續說,“我還從未見過像你這樣鬱鬱寡歡的人。我知道你是個不錯的人,但是,如果你是來到這兒幫助他人,你就該保持愉悅的精神。”
一個星期後,老人死了。臨終前,他交給麥克一個紙袋,裏麵是一件嶄新的T恤衫,上麵印著米老鼠齜牙而笑的圖案。旁邊一個字條上寫著:當你感到自己過於沉悶時,請穿上它,你該學會在心裏永遠穿著它。
如今麥克時時刻刻都保持愉悅的精神,這已成為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一樣。
一個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快樂的精神,隻有這樣快樂才會離你越來越近,而不是越來越遠。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人們更追求和看重物質的富有。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可供人們享受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我們並不快樂,而且缺少幸福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正是因為人們精神生活的日漸貧瘠。我們的精神在饑渴著,我們缺少一種能讓精神愉悅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幸福的感覺,精神的愉悅,很多時候並不取決於物質的富有。特別是當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滿足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得到愉悅呢?
首先,不能太看重物質生活。因為太注重物質生活,就必然心被“物”所累,人被“物”所役,使我們的精神失去了愉悅、放鬆、感知的機會。就好比一個終年辛勤勞作的農夫,為豐收多打糧食,隻顧埋頭苦幹,卻不懂得花點時間欣賞一下美麗的田野,展望一下收獲的喜悅,放鬆一下身心,讓精神得到愉悅。
實際上,生活中,讓精神得到愉悅的方法很多,這是一種生活的技巧。如果掌握了這種技巧,我們不必很富有,也能獲得富有而充實的精神生活。現實中,多數人都不是物質的富有者,有的人雖然食可果腹,衣可蔽體,卻常常是囊中羞澀,但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卻是快樂和充實的。
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不要讓膨脹的物質欲望左右了你的精神。試想:你掙得再多,揮金如土,也隻能一日三餐;你有再多的高檔服裝,也隻能一件一件地穿;你有再豪華的洋房汽車,也隻是解決了住房和出行的問題。很多時候,這已經不是一種生活的需要了,而是講排場,比闊氣,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了。仔細想想,為得到這一切,我們又得付出多少時間、精力和健康,去得到這些遠遠超出自身需要的東西,值得嗎?為了追求生活中多餘的東西,我們成了物質和金錢的奴隸,那我們的精神還有何愉悅可言?精神生活更無從談起。
過一種簡單的生活,追求精神的愉悅和充實,讓心靈更加輕鬆和自由,我們才能充分體會人生的美好,懂得生命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