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找個理由原諒自己,不要被過去的事情所困擾 不要讓悔恨侵蝕了你的心靈(1 / 2)

第六章找個理由原諒自己,不要被過去的事情所困擾 不要讓悔恨侵蝕了你的心靈

在人的一生中,懊悔就像一劑慢性毒藥,在無休無止中磨滅一個人的意誌,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你成功的幾率,消耗你的快樂。懊悔又像一些蟄伏在我們生命長堤上看似渺小的蟻群,總有一天,我們會被自己造成的薄弱點引來的巨浪所吞噬。

在華盛頓有一位心理醫生從業很多年,成就卓著,在他即將退休時,寫了一本醫治各種心理疾病的專著。這本書足有1000頁,書中有各種心理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療方法。

一次,這位心理醫生應邀到一所大學講學,在課堂上,他拿出了這本厚厚的著作,說:“這本書有1000頁,裏麵有治療方法3000種,藥物1000類,但所有的內容,隻有4個字。”

學生們非常驚愕地看著他,這時,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如果,下次”。

“造成人類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這兩個字,‘如果我當年不錯過她’、‘如果我考上了大學’、‘如果我當年能換一項工作’……”這位醫生接著強調,“醫治這種疾病的方法有上千種,但最終的辦法隻有一種,那就是把‘如果’改為‘下次’,‘下次我不會錯過我愛的人’、‘下次我有機會再去進修’……”

遺憾的事一再發生,但過後再追悔“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是沒有用的,“那時候”已經過去,你追念的人也已走出了你的生命。

實際上,人類是非常可悲的,在年輕的時候,有精力去消遣,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卻沒有金錢、沒有時間,隻得拚命地勞作;等到有了金錢、有了時間,卻沒了青春。這樣的人生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親人,因為親人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是和你一起享受生活的樂趣。

人們年輕時為之努力的,或許是年老時所不需要的。而一個人倘若抱有百折不撓的事業心,堅持健身,盡自己的可能積德行善,對家人傾注滿腔熱情,在老掉牙的時刻,仍能夠對自己說:這輩子沒白活。至於其他,就一點都不重要了。正如有一句瑞典格言所說:“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

造成我們心理障礙的,影響我們幸福觀念的,有時候,並不是因為物質上的豐裕或貧乏,而取決於我們心境的改變。如果把心靈浸泡在後悔和遺憾的水中,痛苦就必然占據我們的整個心靈。因此,我們無論如何都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念頭。

人生是一連串不停地奔波,我們免不了跌倒或無端的迷失。當我們孤獨無助,當我們不由自主地尷尬,或者當我們碰壁的時候悔恨,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發泄,而且更是蒼白無力的。不如向前試試,你的人生將永不停止。

一個聰明人並不會為他所擁有的感到欣喜,而為他所缺少的感到悲哀。會享受的人能夠戰勝消極的情緒,每當他想起新的經曆、新的生活,他就興奮不已,他不怕未知的一切,不怕變化;他背對過去,麵對現實。不論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人生是單程旅行,失去的便永遠不再有,麵對無法挽回的錯誤,埋怨、後悔、消沉都無濟於事,反而會阻礙你繼續前進的步伐,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記它,然後重新開始,千萬不要在過去失敗的泥潭裏越陷越深,最後無力自拔。

有的人犯了小錯誤,雖然沒有受到懲罰,但由於道德感過重,自責、自貶不已,甚至討厭自己、辱罵自己,或者總覺得別人在責怪自己,感到羞於見人,於是深居簡出,與世隔絕。這樣不僅失去了快樂的心境,也影響了自我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