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一則管理寓言很形象地說明了執行力缺乏造成的企業內耗和資源浪費: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希望彼得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並用這些錢買了十幾顆櫻桃。出了城,兩人繼續前進,經過的是茫茫荒野,耶穌看到彼得渴得厲害,就讓藏在袖子裏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七八次腰。於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開始彎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複地扔櫻桃,你也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

這個寓言反映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企業中領導所想的和員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統一。執行力缺失,使領導者的所有工作都會變成一紙空文或一場空談。

沃爾瑪能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大到強,逐漸拉大和競爭對手的差距,它的成功之道就在於不斷在傳統模式中開發出適合業務發展需要的方式,充分為我所用,並不折不扣地加以執行。而一些執行力較差的企業大多會存在這樣的“通病”,那就是不少管理者樂於做決定、布置任務,可在執行和落實的環節上卻打了折扣,布置的任務和做出的決定難以落到實處。毫無疑問,執行力缺乏是管理中最大的“黑洞”。

企業領導者方麵,執行的典範當然是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韋爾奇、IBM前總裁郭士納;員工方麵,執行的典範當數《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上尉羅文。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把信送給加西亞》頌揚了一種忠誠、敬業的美德,但我們寧願認為它倡導的是一種執行力和執行文化。當羅文接過美國總統的信時,他不知道加西亞在哪裏,他隻知道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是進入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並找到這個人。他二話沒說,沒提任何要求,而是接過信,轉過身,全心全意,立即行動。他堅定決心,奮不顧身,排除一切幹擾,想盡一切辦法,用最快的速度達到了目標。

是的,這就是最偉大的執行力!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在本書中所倡導的執行文化。

我在寫作此書時,立足於中國本土文化和現實環境,以中國本土管理實踐作為分析研究對象,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另外,我在書中歸納提煉出了執行力的一般理念,總結了打造優秀執行力的通用方法和技巧,既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了一種係統的執行力培訓思路,也為廣大中國企業總結了一套打造優秀執行力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因此,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夠幫助更多的領導者消除對執行的誤解,帶領讀者透析執行力對組織的影響,幫助組織構建超級的執行力管理模式,從而走出管理誤區,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希望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在本書的幫助下更快地擁有卓越的執行力,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