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故技重施(1 / 2)

新漁灣村的漁民這才忽然意識到,傳聞王錦虎與上代葉隱寒認識,按照他們的年齡推算,上代葉隱寒的確到了落幕之時。而“王灣生”自小聰慧,在習武方麵有著驚人天賦,憑借王錦虎與葉隱寒的關係,“王灣生”被上代葉隱寒選中,也在情理之中。

當大多數人都認同了這個說法之後,小豐、樂東等與鄧安一起長大的幾個青年,對此卻嗤之以鼻,“王灣生”是不是葉隱寒,他們最有發言權,可是,麵對悠悠眾口,他們隻能保持沉默。

有關“王灣生”如何被葉隱寒選中,又如何成為葉隱寒,等等,以不同版本,被迅速傳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

然而,喧鬧的背後,往往蘊含著驚變。

一天清晨,幾個準備出海的新漁灣村老漁民忽然發現,王錦虎家中的院牆上掛起了白幡。他們馬上明白發生了什麼,渾濁的雙眼之中,不禁老淚縱橫,遂放棄出海,急忙登岸向村民轉告。

一時之間,一股悲傷的氣氛,籠罩了整個漁村。

王錦虎是新漁灣村的第一任村長,為村子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且村中習武之人,大都得其教導後。因此,聽聞噩耗之後,所有留在村中的人,不論大小,急匆匆在本家長者帶領下,第一時間趕到王錦虎的家,去送這位可敬村長最後一程。

那些外來的江湖人,很快也得到了這一消息。他們來新漁灣村的目的,是為了設法與葉隱寒搭上關係,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次難得機會,連忙跟隨著新漁灣村人的隊伍,去祭拜王錦虎。

不久之後,聞訊的定豫城官員,親自送來王室的祭品。

隻是,定豫城距離艾沃城相對較遠,沒有數天的路程,不可能走一個回來,他能夠如此及時,恐怕是王室早就有了準備。

王錦虎的喪事,一如大家預料,舉辦的十分隆重。

此後的某一日,鄧安忽然召集了村中長者、王錦虎的幾個徒弟以及幾個從小長大的好朋友,宣布將離開新漁灣村,去遊曆江湖。對於鄧安的決定,眾人自然無法接受,紛紛進行勸說。然而,在鄧安堅持之下,他們最終放棄了嚐試,積極安排鄧安的布置。

鄧安在王氏商行的份額,隻象征性的保留了一份,其餘的全部交給新漁灣村的村民平分。而商行的掌櫃一職,他則繼續擔任,但日常管理恢複到了往年之際,由王錦虎幾個徒弟協商處理。

在處理完商行的事後,鄧安特別留下小豐、樂東等人。了解到鄧安的用意後,這些人均是露出一絲不舍,可是,他們很清楚鄧安的處境,更何況,就算沒有那些江湖人,他也不會留在新漁灣村,便一起承諾,鄧安外出遊曆期間,啞仆由他們代為照顧。

臨行之前,鄧安將自己在商行的那一份額,交給啞仆代處置和管理,並當眾聲明,待她去世後,其份額分給小豐、樂東等人。

鄧安將要離開的消息,沒能隱瞞多久,便傳到了那些外來江湖人的耳中,他們大驚之下,便不再遮遮掩掩,紛紛登門。心急一些的,表達出了拜師之意,請求鄧安收為弟子;含蓄一些的,則請鄧安加入某一勢力,並委以貴任,甚至是真接擔心首領。

對此,鄧安雖不勝其煩,但並未為難他們,一一婉拒。

待一切處理妥當之後,他便帶著一絲不舍,悄然離開了新漁灣村,那些緊盯著他的江湖人,甚至不知道他是如何離開的。

鄧安的第一站,選擇了定豫城。這倒不是出於他對此地熟悉的緣故,而是他要履行自己的承諾,跟隨定豫城的官員,去艾沃城見一見現任國主,也就是上一次見到的那位國主的孫子。

與其爺爺相比,現任國主在治國理政方麵更有才華。經過前任國主,也就是其父親,數十年的臥薪嚐膽,以及他勵精圖治後,夜朗國的經濟實力,有了大幅度增長,跟日清國已不分伯仲。

唯一的不足,是夜朗國的軍事實力,依然無法與日清國抗衡,在大的戰略上處於一種守勢。究其根由,便在於夜朗國民風輕武重文。由於軍事實力事關國家安全,現任國主不得不十分重視。

為了改變這個局麵,現任國主開始大肆延攬江湖人士。

鄧安之所以受到邀請,自然不是因為他的王氏漁貨商行,而是有關他是下一代葉隱寒的重重傳聞,雖然至今鄧安還沒有承認,但有關證據證實了這個可能性極大。況且,就算鄧安不是下一代葉隱寒,單憑他的武藝,也足以受到邀請,成為國主的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