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張攸之,見過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進了內殿,張攸之行著跪拜禮。
王弘毅令起身,讓內侍為張攸之備了座位,將並州送來的折子,遞給了張攸之。
“皇上,這是……”
“並州送來的軍報,可喜事一件,你看了自會明白。”王弘毅微笑的說著。
並州?
張攸之目光一凝,猜著了,卻還是接過折子認真看著。
在這份折子上大將軍樊流海稟報了戰鬥結果。
夜襲胡營,十萬胡營崩潰,俘虜兩萬,殺二萬,這些就是天大的捷報,而汗國大汗死亡的事,更絕對算是一件大喜事。
“恭喜皇上,恭喜皇上,胡汗真的身隕的話,那草原上再無可對抗成朝之人矣!”張攸之看了再也坐不住,起身伏著叩拜說著。
王弘毅滿臉喜色,擺手:“你起來說話……胡人中惟有二人,朕一直忌憚。”
“首先就是忽爾博,此人威信重,又有謀略,在胡人中一直聲望很高,此人一死,朕頓時就覺得身上一鬆。”
“還有就是這胡人大汗了,他雖年事已高,但征戰多年,草原上頗有威嚴,此人不除後患無窮。本以為要除此人還要多費一番周折,不想這一次會身隕在並州……”
對此人王弘毅也是有些唏噓。
他是知道此人出身,由卑賤一步步爬至高位,平定叛亂一統草原,要是沒有自己這一變數,此人至少會平定北方。
而吳興宗,前世雖沒有聽聞,但根據現在氣運來看,怕亦是一條龍。
因自己改變天下,此人成為了大成的臣子,他的運數有所改變,但還是潛龍之格,對上黑龍時,仿佛冥冥中自有著定數一樣,本來逆轉的命運在某一點又碰撞在一起。
殺忽爾博,逼死大汗,這人真是了得。
“皇上,草原已不足為患,派兵長驅直入就可收複此地,為大成再添一塊疆土……”見情況大好,張攸之又起了這念頭。
皇上並不想將草原納入版圖,張攸之卻一直有著這樣心思,自不會輕易死心。
王弘毅說著:“不,張卿,此事,朕早有決斷。”
“可控製的地區,割給大成養馬地,這當然可行,並且必須,但草原深處,朕按八旗製,將胡人分化成八部,在草原上分區治理,一旗設一汗!”
“一旗設一汗,這樣豈不是縱容了他們不臣之心?先燕的藩鎮之亂就是例子。還請皇上三思。”張攸之有些不讚同的勸的說著。
“愛卿說的嚴重了。朕這樣決定,也是因著此地實不適於朝廷管理。草原地域廣闊,但地處偏僻,又不適合種植糧食,隻有著草地放牧著牛羊。”
“草原民族繁多,牧民部落不固一地,隨時遷移。這樣地方管理起來,何其之難?就算是派人將這裏治理出來,到時候便宜了誰,還不好說。”對張攸之,王弘毅向來是厚待和深信,不過這時還有些不耐。
這事是早就定的國策。
王弘毅設八旗,分封八汗,為的是令草原勢力零散不能一統,八旗旗主都是汗,自是不會居於人下,那再扭不出一條繩來。
讓他們互相轄製,平衡勢力,互相削弱實力,比朝廷直接控製方便許多,朝廷隻需名義上統轄著此地,對八旗旗主有著任免權,並且能把指定的耕牛收上來,別的事根本不必去多加理會。
見皇帝根本不打算改變主意,張攸之不禁歎了口氣,不再勸說。
“八旗旗主,巴魯是一支,幽州押來的三子必格也是一支,別的六人要篩選一番,每支五千人,這樣吧,將歸降胡人將領名單列出一份來,選出餘下六人,下得旨意,讓他們各自回去攻略就是。”
“我軍固守並州,令吳興宗集中騎兵二萬監督戰事,並且根據條件給予一定支持,等打下後,令八汗入朝晉見朕,朕給予冊封承認。”
按草原的版圖,王弘毅劃分了八塊,每一塊歸一旗治理,這八塊地方,無一例外都是畫了個餅。
就是說想要得到,需要這八旗自己去奪,自己去搶,而大成朝給予承認,給予援助,並且監督戰事。
草原經過統一戰爭,內亂,人口已經衰退四成以上。
現在又進行這次八旗之戰,再打下去,還要死上一二成,並且彼此之間結下仇恨。
不用一兵一卒,不勞師動眾,就可讓草原再次衰退,這就是王弘毅的旨意。
下一步,就是殖民傾銷和掠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