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四章 浩如煙海,境界難分(1 / 2)

白色氣團,經過多年運轉,多年凝練,結歲月之功,終究凝成內丹。

這內丹未經境界之變化,從氣化丹,如同一舉登天,從練氣級數,修成地仙大道。

正因未經境界之變化,故而色澤朦朧如白霧,與先天混元祖氣同色,未有不同。

內視下丹田那一個白色內丹,他竟有許多感慨。

“昔年觀虛師父的道路,大抵是沒有錯誤的……隻不過,誰人有我這般底蘊?我有無數先天混元祖氣,不斷運轉,至今多年,才算一舉登天。”

秦先羽閉著眼睛,不免感傷,“觀虛師父若是不斷修行,長此以往,約莫也能成就這麼一個內丹罷?可惜他底蘊不深,即便能夠不斷修行,但壽元也將耗盡,由不得他……”

他一直認為,觀虛那般人物,才是真正的修道人。

隻可惜,出身下界,又被人阻了道路,否則,倘如觀虛老道這等人物,被道德仙宗所取,必然會是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

可惜……可歎……

……

他也不知自己如今算是個什麼修為。

凝成大道金丹,按說乃是地仙。

但他本就是半步真仙,而這一個金丹,又不比尋常的大道金丹。

此丹既非龍虎玄丹,也非真武道丹,又未經罡煞,未經龍虎龜蛇等變化,憑借他多年運轉的苦功,一舉凝成,就好似把先天混元祖氣凝成了一塊,凝成了一團,但內中又有大道之韻味。

盡管還在迷惑與尷尬之中,但他並無猶疑。

接下來便是以海中玉蟾煉丹十九訣要,溫養此內丹,雖然不是俗路,但仍然可以用九轉七返的手法,溫養至大成。

這一步,又是長久的功夫。

白色內丹有別於龍虎玄丹和真武道丹,不可用常理而論。這溫養的功夫,須得更為謹慎,或許耗時更長。

秦先羽的想法,是在百年之內。

盡管他認為已是頗為長久了。

……

不知過了多少時日。

正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白色內丹,終有成就。

此丹以海中玉蟾煉丹十九訣要的手法,溫養至大成,經九轉七返,運轉無礙。然而與先前兩例金丹的變化,終究顯露了出來。

因為這白色內丹,修至大成,內中竟無元胎!

饒是秦先羽自覺對於修行上已經有了根本的剖析,有著獨到的眼光及思路,可當內丹大成之後,仍是不禁呆了半晌。

金丹九轉,內孕元胎!

這句話,乃是古往今來,傳承了不知多少年月的古語,被視為定理,從無差錯。

但秦先羽就成了這個千古罕見的差錯。

“金丹之內無元胎,待金丹破碎之日,又當如何?”

秦先羽愕然許久,無言以對。

金丹破碎,內中元胎若是隨之破碎,必然身死道消。如若元胎不損,則能成就道胎,從此化為真仙,從此即為道祖。

但金丹之內,若無元胎,下一步該如何行走?

金丹破碎,內中一片虛無?

還是說金丹破碎,相當於元胎破碎,然後一切俱消,便是身死道消?

秦先羽自負道劍護身,不懼身死道消的劫難,但他卻不相信這一條修行的道路,乃是沒有前方的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