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山有木兮木有枝 烏合之眾(1 / 2)

第四輯 山有木兮木有枝 烏合之眾

想說說廣告的事兒。

要說廣告先說人群。

兩人為伴,三人成群,人群處處有,是開在世間一團團繁複的花。

一旦聚集成群,脾氣性格再不同的人們的感情和思想都會如葵花向太陽,全都轉向同一個方向,所以群體本身具備一種力量。一個豪爽、勇猛的群體,它的每一分子都會變得豪爽、勇猛;一個懦弱的群體,又會使它的每一分子都變得懦弱無力--哪怕群體拆散之後,每個個體都能夠以一敵十,甚至以一擋百,但也不會妨礙他們身在群體時,乖乖地在比他們實力低微得多的對手麵前,放下武器,雙手高舉,擺出投降的姿勢。

而且,雖然我不相信耶穌會用五張餅兩條魚管五千人吃飽還有富餘,也不相信釋迦牟尼的前世毗婆屍佛真能從母親的右肋那裏穿個大洞生出來,可是基督教徒們信前者,佛教徒們信後者。兩種群體具備了所有群體的最典型特征,都有一股非理性的激情。哪怕是博學之士,一旦加入群體,那些他們引以為傲的,各自具備的觀察力和批判能力也會直線下降,剩下的,隻有服從,融入,歌頌。

一般的人,總會身不由己加入一個甚至數個群體,然後把身上多餘的成分去掉,不足的地方填充,改造成這些群體需要的樣式;鮮少有個人的氣場能夠壓住並且領導群體的氣場的,如有,那這人不得了,他是領袖。他領導的群體因為人多勢眾,所以摧枯拉朽,麵對一堆搖搖欲墜的危垣斷壁,宛如一陣陣來勢凶狠的白蟻,所過之處,噬骨吞血。

每個群體都有一個領袖。

每個群體的領袖都擅長一樣本事--抓“脈門”。基本上,每個群體雖然主題不同、功能各異,但表現出來的感情都極為簡單而誇張。領袖要想打動群體,就一定要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就像當年羅斯福競選美國總統,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在關稅和動力工業上采取什麼立場,而是他“獅子般的頭昂起來,目光炯炯,煙嘴朝天翹起,海軍大氅披在寬大的肩膀上,何等瀟灑大方。他的風度極其熱情、親切、尊嚴;他總是微笑著,開口就是‘我的朋友們’”。人們被打動,目的即達成。

現在,我們身處消費時代,自然會形成無數的消費群體。而且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領袖,這些領袖有一個概而括之的名字,叫做“廣告”。

廣告古來有,如今特別多。

殷商時代即有個叫格伯的人,把馬賣給棚先,這件事被銘記在青銅器上。湖北鄂州出土的青銅鏡上,居然有“王氏作鏡真太好”、“榮氏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這樣的文字。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汴梁城東十字街口,種種酒旗店招隨風飄搖,也是廣告。蘇東坡還給賣饊子的老太婆寫過一首廣告詩:“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明代《金陵繁勝圖》中畫有標著“茶、酒、書、藥、米、帽”等字樣的招牌……

在任何時代,兜裏有錢的消費者都是幸福的,因為會被商家奉為上帝。可是,當廣告鋪天蓋地襲來,消費者就擁有了自己的上帝,它每時每刻在我們耳邊喋喋不休,威逼利誘:某某牌的商品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