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善待工作:每個成功幸福的人都是在工作中尋找到最大的快樂的人 讓健康從“心”開始,每天都有好心情(1 / 1)

七、善待工作:每個成功幸福的人都是在工作中尋找到最大的快樂的人 讓健康從“心”開始,每天都有好心情

愉快喜悅的心情會給人以正麵的刺激,有益於身體健康;而苦惱消極的情緒會給人以負麵影響,誘發各種疾病,使原有的病情加重。人們要想自己的靈魂得以安寧和平衡,首先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們的心理、職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美國加州“心術研究所”執行主任德博拉·羅斯愛博士說:“一個人每天可以慢跑8公裏和攝取各種健康食品,但同親屬或同事發生一次爭吵就能毀掉他幾天生活的質量。”由此看來,心理健康遠遠重於生理健康,隻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會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美國心理學家霍特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氣消沉。他通常應付情緒低落的辦法是避不見人,直到這種心情消散為止。但這天他要和上司舉行重要會議,所以決定裝出一副快樂的表情。他在會議上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裝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的樣子。令他驚奇的是,不久他發現自己果真不再抑鬱不振了。弗雷德並不知道,他無意中采用了心理學研究方麵的一項重要新原理:裝著有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他們真的獲得這種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時較為快樂。

心理學家艾克曼的最新實驗表明,一個人老是想像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結果這種情緒十之八九真會到來。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於“角色”的影響,他的心率和體溫會上升。心理研究的這個新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擺脫壞心情,其辦法就是“心臨美境”。

快樂是人生的主題,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把握現在的幸福,調節並克服不讓自己快樂的心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打開心靈的窗戶,以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態投身於工作和生活,珍愛自己,超越苦難、把握幸福,健康、快樂、積極地過好每一天。做自己最好的心理醫生,讓自己每天都能有好心情。

社會的現代化,使人們的心理障礙和感情衝突升級,經濟發展比較容易,觀念的更新卻伴隨著不安。稍有不慎,人心就會出現障礙。所以,我們要驅走不快,除卻困擾,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一、陶冶情操,培養樂趣。積極參加舞會、畫展、棋賽等文化娛樂活動。選擇花鳥魚蟲、琴棋書畫中的一至兩項長期從事,有利於寄托精神、培養情趣。

二、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根據人們的生活特點,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堅持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防止減少軀體疾病的發生。

三、熱愛生活,進取不止。正確評價自己,適應生活帶來的各種變化,發揮個人所長,造福於社會,並從中享受創造的樂趣。

四、開朗樂觀,心胸豁達。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計較,不好高騖遠,不喜怒無常。做到以上“四不”,才能知足而樂,煩惱自消,情緒穩定,身體健康。

五、家庭和睦,社交適度。妥善處理父母、子女、婆媳、翁婿、夫妻、親戚朋友及鄰裏間的關係。熱愛社會、接觸社會,適當結交朋友。

現代醫學認為,良好的情緒可使機體生理機能處於最佳狀態,使免疫抗病係統發揮最大效應,抗拒疾病的襲擊。許多醫學家認為,軀體本身就是良醫,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製。現代醫學證明,一個人如果常在苦悶、憂慮、壓抑的心情下緊張工作,或常處於緊張的生活,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引起多種疾病,加快人體衰老進程。由此可見,營造一個好心情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