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失之間話人生,幸福就在轉瞬間 舍與得之間藏有大智慧
“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舍得本是佛教用語,教導人們放下執著,一切皆是虛幻又何必執迷不悟,但舍得又何嚐不是曆經世事的頓悟。人生中有所得必會有所失,失中也會有得,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其中自有奧妙與智慧待我們去發現,去領悟。
有個人外出尋寶,終於,在一個神秘的山洞口,他找到了看護寶藏的神,在他的乞求下,神同意賜給他一盒珍寶,然而神對他說:“你進入山洞就會碰到珍寶,珍寶有很多種,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你隻有半小時的時間去選擇一種裝起來,選擇之後,我就會讓你出來。”那個人感激涕零,連聲答應。神念動咒語,他走進了山洞。
轉過一個彎,他看到一個石台上堆滿了光芒閃爍的金幣,他高興極了,跑過去抓起了一大把,就想放進盒子,但他想,這才是第一個石台,說不定後麵還有更好的。於是,他放下金幣,走了下去。又一個轉彎,石台上堆滿了大塊大塊血紅的寶石,他欣喜萬分,抓起就想放進盒子,但他又想:“後麵一定還有更好的!”於是,他又走了下去。還是一個轉彎,石台上堆滿了大塊大塊翠綠的翡翠,他欣喜若狂,但尚存的一絲理智告訴他,後麵還有更好的,於是,他一路跑過,放棄了銀光閃閃的大珍珠,彩色斑斕的瑪瑙石,澄澈多彩的水晶石、羊脂般凝滑溫潤的和闐玉,甚至是光芒閃爍的大塊金剛石……到了一個石台前,他看到了石台上隻放著一顆藥,神告訴他,這顆藥是不死神藥,吃了可以升仙。他看看表,時間才過去15分鍾,但思考一番後,他毅然把藥放進了盒子。
一眨眼,他站在了山洞外,神饒有興趣地看著他,說:“你為什麼不再走下去呢?後麵可能還有更好的啊!”他笑了笑,說:“後麵的,我舍了。”神哈哈笑了,說:“還好你舍了,還不舍,後麵的可能你就無福消受了。”神一揮手,這個人看到了後麵還藏著的一些寶物,有燃燒著火焰的金槍,有冒著寒氣的寶刀,有龍飛鳳繞的鎧甲,有百蛇盤纏的玉環……神說:“這些都是仙器,你隻要一靠近它們,立刻就會魂飛魄散,消失無蹤。”這個人大驚失色,嚇出了一身冷汗,神說:“你吃了這顆藥吧,馬上就能成仙。”他拭了拭額頭上的汗珠,吃下了藥,果然成了一個逍遙的神仙。
人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是在選擇與舍得中度過的。在人生每個重要的關頭,正確的取舍,可以使人飛黃騰達,生活在幸福之中。因為懂得舍得,所以才能獲得!
舍得是一種情義,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領悟,它不僅是生活中的哲學,也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舍得,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欲求有得,先學施舍。舍得舍得,先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麵。舍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隻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舍得”的真意。
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