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風雨過後見彩虹,苦難之後見幸福 苦難過後,下一站就是幸福(1 / 2)

第九章 風雨過後見彩虹,苦難之後見幸福 苦難過後,下一站就是幸福

苦難是一種財富,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的確,苦難的遭遇能磨礪堅強的意誌,所以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接受它,超越它!人隻有經過苦難的煉獄,方能讀懂人生,走向成熟,人生的價值在於對自身苦難的嚴峻正視、深刻思考、透徹理解、不懈抗爭。

有一次在聚會上,一些堪稱成功的實業家、明星談笑風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

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幹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後,姐夫將他攆到舅舅家,舅媽很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隻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拾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多時間是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裏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麼沒聽你說過這些呢?”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這位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隻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著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隻會覺得你意誌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你說什麼,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在苦難中鍛煉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嗎?別人隻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

艾頓的一席話,使丘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誠然,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充滿苦難,人是從苦難中成長起來的。有人能善待苦難,於是能夠忍受苦難,超越苦難,最終成為人們羨慕的成功者。由此可見,真正能激起振奮的隻有苦難。

一天,羅伯特·斯契勒來到芝加哥,要向一群中西部農民發表演說。雖然他滿腔熱誠,但很快便被農民們凝重的麵色潑了一盆冷水。他們強作熱情地接待羅伯特,其中有位農民告訴他說:“我們正過著艱苦的日子。我們需要幫助。我們最需要的是希望。給我們希望吧。”

在羅伯特開始演講前,主持人向這些聽眾作介紹,他把羅伯特形容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聽眾不知道,羅伯特也曾走過他們現在所走的路。

羅伯特的童年是在中西部的一個小農場裏度過的。他的父親本來是一個雇農,後來積夠了錢才買了一個65公頃的農場。經濟大蕭條時,羅伯特還隻有三歲。那年冬天,他們有時連買煤也沒錢。那時候羅伯特也要工作,他要爬進豬欄,撿拾豬吃剩後的玉米棒子,用來做燃料。那些日子真苦啊!

第二年春天,又遇到嚴重春旱。羅伯特的父親準備把辛辛苦苦留起來的幾鬥寶貴玉米用作種子。

“種了可能枯死,何必還要冒險去種呢?”羅伯特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