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虛無縹緲的世界觀(1 / 1)

徐予之認為自己勉強是個無神論者,可他也不會對那些玄乎其玄的神話傳說、誌怪傳聞,蓋棺定論的說一定沒有。

越是知識淵博的學者越能深切體會到自己的孤陋寡聞。

徐予之自然不會以學者自詡,他隻不過是看過太多的雜書,腦海中的思維發散的比較嚴重而已。

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有太多獨處的時光,值得徐媽媽欣慰的是,在孕育自閉症最好溫床的那些獨處的時光裏,徐予之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小時候,媽媽總是忙到很晚才回來。

夜幕降臨的時候,也是徐予之幼小的心靈思維最跳躍的時候。

總擔心有妖魔鬼怪能穿過牆壁來抓他,瞪得大大的眼睛總在不停地轉動,帶有一絲驚懼的目光在房間各處遊走。

等到漸漸長大、讀的書越來越多,兒時的那些惶恐這才漸漸被無所不能的科學知識驅除殆盡。

書讀得多了,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徐予之曾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令他印象深刻。

故事大概是這樣講述的:有一個潦倒的流浪漢,在寒冷的冬天來臨之際,想要上帝施舍給他一雙厚實的靴子,於是他便日日向上帝禱告。可直到酷寒的冬季將他的雙腳凍得麻木沒了知覺,終也沒見上帝如他所願。

等熬到溫暖的春天到來,流浪漢跳起腳大罵上帝的吝嗇,這時上帝現身,無奈的說道:“你不感謝我保住了你那雙本應凍掉的腳,卻來抱怨我沒有給你一雙溫暖的靴子!”

之所以對這則故事記憶深刻,並不是他相信真的有上帝存在,而是透過了故事表層感知到了一些內在的事物。

就如他從來不相信媽媽日日跪拜菩薩,自己那不知是何根由的怪病就會突然好轉是一個道理。

可他也從不去阻止規勸媽媽不去信奉菩薩,信仰是個神聖的詞彙,是精神世界最強大的盔甲,於她而言,自己的孩子沒被病魔帶走,說不定已是菩薩最大的施舍呢!

徐予之也不知自己何時變得這麼容易滿足,哪怕是最壞的事他也能以最寬容的心態去看待,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是受了虔誠信佛的媽媽的影響。

徐予之對書的品類幾乎不挑剔,喜歡看書時一目十行,像篩子般過濾掉不能引起他濃厚興趣的內容。

尤其鍾愛一些深邃的玄學問題,思緒猶如鑽進了無限循環的螺旋角中,久久也回不了神。

讀之興起,腦海中常湧現莫名其妙的想法。

什麼探測不到邊緣的現存宇宙,隻是異世界的一顆粒子啦;

每個維度的空間裏都有一個相同的自己啊;

睡著時的靈魂會在前往另一個位麵生存啊...

諸如此類……

以至於徐予之有時看到一片樹葉都會恍神佇望許久。

幻想著在這片樹葉脈絡的極深處,是否也存在著一個有著相同環境的地球世界,在那個世界裏,是否也有一個相同的自己,在同步地凝望同一片樹葉。

有時候,徐予之抬頭仰望浩瀚的星空也會冥想,這個看起來星羅棋布的宇宙,是否也是在一片平常的樹葉之中呢?

誠然,沒有人能回答他這個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的問題,除了兩年後的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