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趙國的中軍陷入絕境時,廉頗凝神聆聽遠處傳來的聲音,心中不禁一陣狂喜。原來廉頗聽到了微弱的馬蹄聲,他判斷遠處那漫天的煙塵之下是大隊的騎兵。而且廉頗根據馬蹄的聲音判定那必是前來救援的趙國騎兵。
遠處那股煙塵越來越近,戰場上雙方士兵都能清楚地聽到隆隆的馬蹄聲,感覺到大地在顫動。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相互廝殺的節奏。
許多秦國步卒一邊與趙軍對戰,一邊時不時地回頭向馬蹄聲傳來的方向張望。
這時在滾滾煙塵之中,隱隱約約浮現出一杆紅色的大旗。
一個趙國士兵聲嘶力竭地喊道:“馬服子的援軍到了!”
聽到這聲音,眾人再向煙塵方向望去,果然可以看到大隊騎兵的輪廓,這些騎兵都身著紅色衣甲。而那杆紅色大旗的中央是一個白底黑色的“趙”字,那不正是騎兵統領馬服子趙括的認旗嗎。
刹那間,趙國軍陣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剛才趙軍還處在崩潰的邊緣,頃刻間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趙國士兵一下子從絕望中掙脫出來,忘記了恐懼、傷痛、饑渴與疲憊,重新抖擻精神投入與秦軍的廝殺,仿佛勝利就在眼前。
前來救援的人馬正是趙軍左翼的騎兵。當秦軍開始向中軍進攻時,趙括遠遠望去,見秦國的車兵、步陣來勢凶猛,估計主帥廉頗的人馬支撐不了多久,於是命令本部騎兵準備出擊。
一聽到中軍方向求援的鼓聲,趙括立刻率隊馳援。與右翼的許曆一樣,趙括的騎兵沒跑多遠,也遇到秦軍步卒方陣的攔截。
但趙括沒有指揮手下與擋在路上的秦軍交戰,他明白當務之急是盡快趕到中央戰場,一旦廉頗的中軍被突破,整個趙軍就會大勢已去。
趙括觀察前方有數個秦軍方陣,各個方陣之間有幾十丈的空隙,於是率領手下騎兵在秦軍各陣之間左突右奔,要從空隙之間快速通過。
秦軍發現趙軍的意圖後,後麵的軍陣迅速前移與前麵的軍陣連成一片。
見前方空隙被封閉,趙國騎兵立刻轉向,繞開秦國軍陣。秦軍再向後撤,去封堵趙軍。就這樣幾番你堵我繞,畢竟人的兩腿跑不過馬的四蹄,趙括的騎兵終於衝出秦軍步卒的層層圍堵,在廉頗的大軍行將崩潰時出現在中央戰場上。
趙括見秦軍已攻到廉頗的中軍帥帳,馬上指揮手下騎兵從後方夾擊秦軍。趙國騎兵沿著陣線迅速展開,接著一陣陣遮天蔽日的箭雨輪番射向秦軍。
麵對趙國中軍的秦軍步卒排成的是一字長蛇陣,前排的盾牌手手執大盾用於防禦敵方正麵攻擊。後麵是數排長矛手,手中的長矛有一丈多長。進攻時長矛手的長矛同時從前排大盾之間的縫隙伸出,刺向前方的敵人。密密麻麻的槍林讓正麵的敵人防不勝防。
這樣的陣形正麵的攻擊力和防禦能力都非常強大,但弱點在於背麵毫無遮擋,完全暴露給敵人。眾多的長矛手擠在一起,手中的兵器太長,根本無法迅速掉頭回撤。
趙括的騎兵每次齊射後,都有成排的秦國士兵被射倒。盡管秦軍一向以能耐苦戰聞名,但眼見著周圍同伴一個個中箭倒地,很多人還是禁不住丟掉兵器,轉身向後潰逃。可是一旦失去陣形的保護,逃跑中的單個步卒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趙國的長矛手會快速追上去,將長矛狠狠刺進敵人沒有鎧甲保護的後背。
很快秦國的長蛇陣徹底崩潰了,秦軍步卒就像潰壩的洪水那樣向後四散奔逃。可迎麵又遇到趙國騎兵射來的箭雨,密集的弓矢讓跑在最前麵的秦軍無處可藏,不得不再轉身向回跑,與後麵的秦軍撞在一起。
趙括見秦軍的陣形大亂,下令停止射箭,然後所有騎兵排列成隊,同時發起衝鋒。一時間萬馬奔騰,塵土飛揚,趙括的騎兵就像滾滾而來的紅色波濤衝向秦軍,在人群中左突右撞。這時趙國騎兵根本不必揮劍砍殺,隻需用戰馬的衝擊力將秦軍撞翻,撲倒在地的秦軍瞬間就會被其它戰馬的鐵蹄踏成肉泥。
這時趙軍主帥廉頗也率領中軍的步卒對當麵的秦軍發起反擊。因為左翼騎兵的及時趕到,廉頗在戰前設想的計劃終於實現了。隻要再用片刻時間,眼前的秦軍就會被消滅殆盡。
廉頗正殺得興起時,忽然看見趙國騎兵的後麵又升起一股漫天的煙塵。廉頗是一員身經百戰的老將,富有經驗的他立刻明白秦軍的騎兵也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