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把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 不同的心態導致不同的人生(1 / 2)

Chapter 1 把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 不同的心態導致不同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要開創成功的事業,就要抱著必勝的心態去為之奮鬥。當我們對於事物產生懷疑時,隻有一個信念可以幫助我們,那就是——期待最好的結果。

眾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而卓越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失敗平庸的人肯定是多數。成功而卓越的人活得充實、自在、灑脫;失敗而平庸的人則過得空虛、艱難、委瑣。那麼,情況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我們不妨仔細地比較一下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的心態,特別是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心態,將會十分驚訝地發現:在這種時候,由於每個人心態的不同,其各自的命運與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的不同。

在推銷員中一直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歐洲的兩個推銷員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天氣炎熱,非洲人一直都是赤著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這個樣子,立刻失望起來,他想:這些人都赤著腳,怎麼會買我的鞋呢?於是他放棄了努力。而另一位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赤著腳,則不禁驚喜萬分,在他看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就大了。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他自然是滿載而歸。

我們不難看出,這就是不同的心態所導致的不同的結果。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赤著腳的非洲人,由於不同的心態,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則滿懷信心,大獲全勝。

麵對同樣的機會,積極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發掘自身的力量,幫助人們踏上成功的彼岸。養成消極思維的人則會看著機會漸漸遠去,卻不會采取行動。消極心態會在關鍵時刻散布疑雲,使人錯失良機。

消極心態與積極心態一樣,也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有時候,消極心態的力量還有可能大於積極心態的力量。我們不僅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利用積極心態的力量,也應該極力排斥消極心態的力量。

有一個一文不名的年輕人,有一天對他的所有朋友大膽地說:“總有一天,我要到歐洲去。”坐在他旁邊的朋友一聽此話便笑了起來:“聽聽,這是誰在說話呀?”

但是,到了20年之後,這個年輕人果然帶著自己的妻子去了歐洲。

年輕人當時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說:“我非常想去歐洲,但我恐怕永遠都花不起這筆錢。”他的心裏抱著積極的、堅定的希望,這希望和積極的心理暗示給了他極大的動力,促使他為了要去歐洲而有所行動。

如果我們首先放棄了,我們一開始就說“不行,我花不起,那筆費用對我來說太昂貴了,我恐怕永遠都做不到。”那麼,事情一定會像自己所想的那樣,一切都會停頓下來。我們的希望沒有了,我們的心智遲鈍了,我們的精神也消失了,久而久之,真的就會讓自己相信事情是不可能辦到的。

障礙與機會之間有什麼區別呢?關鍵在於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有所差別。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的亞伯拉罕·林肯說過:“成功是屢遭挫折而熱情不減。”積極的人視挫折為成功的踏腳石,並將挫折轉化為機會。消極的人視挫折為成功的絆腳石,讓機會悄悄溜走。

看見將來的希望,就會激發起現在的動力。消極心態會摧毀人們的信心,使希望泯滅。消極心態像一劑慢性毒藥,吃這服藥的人會慢慢地變得意誌消沉,失去動力,離成功越來越遠。

消極心態不僅想到外部世界最壞的一麵,而且還會想到自己最壞的一麵。他們不敢企求什麼,因而往往他們的收獲也很少。遇到一個新的想法或觀念,他們的反應往往是:“這是行不通的,從來沒有這麼幹過。沒有這主意不也過得很好嘛?我們承擔不起風險,現在條件不成熟,這不是我們的責任。”

也許下麵這個故事可以從反麵教我們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