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活在永恒的當下 讓快樂和微笑永駐心田(1 / 2)

Chapter 3 活在永恒的當下 讓快樂和微笑永駐心田

快樂與痛苦是對孿生兄弟,不同的隻是在於我們的選擇。

一位名叫塞爾瑪的婦女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一個人被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50多度。沒有人可以和她聊天——身邊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非常的寂寞和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不久,她收到了父親的回信。信中隻有短短的兩行字:“兩個人從牢房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讀完了父親的來信,塞爾瑪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開始新的生活。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很有興趣,他們就把自己最喜歡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觀看沙漠日落,還研究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當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塞爾瑪為自己的發現興奮不已,並就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是什麼使塞爾瑪的內心發生了這麼大的改變呢?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改變的隻是她的心態,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了一生中最快樂、最有意義的冒險,塞爾瑪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星星。

我們的生活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就好像夏天和冬天一樣,如果我們選擇夏天,認為夏天會給我們帶來快樂,然而冬天定會來臨,它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不幸和痛苦,隻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夏天而拒絕冬天,所以才會有不幸和痛苦的產生。其實,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對我們來講都沒有關係,不同的隻是我們的感受。惟有當我們不執著於其中之一時,我們才能夠享受兩者,讓快樂永存。

世間許多事情本身並無所謂好壞,全在於當事人怎麼看。當我們麵對一件事情時,學會如何保持樂觀豁達的心境而避免自尋煩惱就顯得十分重要。19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們不受事物影響,卻受到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實乃至理名言。生活是一種偉大的藝術,隻要我們學會生活、學會選擇,別讓世俗的塵埃蒙蔽了雙眼,別讓太多的功利給心靈套上沉重的枷鎖,我們就會發現快樂如同星星點點般密布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隨手可得。

時常給自己一個微笑,因為微笑永遠是我們生活中的陽光雨露,他能讓我們魅力四射,閃現出美麗的光芒。

一旦我們學會了陽光燦爛的微笑,我們就會發現,生活從此變得更加輕鬆,而人們也喜歡享受你那陽光燦爛的微笑。

善待自己,給自己一個笑臉,讓陽光、快樂走進我們敞開的心靈。

有一個女孩兒,她生性樂觀積極,也很懂得生活,更知道要如何排解自己的不快。

清晨醒來,她會對鏡中的自己大聲說:“今天是個好日子。”即使昨天的壞情緒尚未消除,她還是會大聲地說。

然後刷著牙,想著刷牙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牙齒將變得潔白幹淨,不會受到蛀蟲的侵襲,口氣清新。

洗臉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因為清水的濕潤,會使臉上的皮膚感到無比的舒暢。這都使她的腦細胞感到無比快樂。

她把細胞快樂論告訴人們,如果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很快樂,我們自身當然也會非常地快樂。因為人的身體是由60~70兆個細胞組合而成的,所以讓所有細胞和睦相處,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女孩兒的細胞快樂論正是告訴人們必須從內心深處去愛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不停地與它們對話,讓這些原本就健康、活躍的細胞更新蘇醒,並發揮其正常的功能。

每天清晨起床,對鏡中的自己說:“今天將是美好的一天。”

總是保持著笑容,變得比以前開朗,不再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反正天塌下來還有別人頂著,無論何時、何地,總是積極地挑戰明天。開始懂得與大家和睦相處,而不是明爭暗鬥,從心底去愛人,而不是做做表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