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活在永恒的當下 尋找到自己的“富礦區”
無論我們現在正做著什麼,對於事業剛剛起步或者將要起步的我們,尋找到自己人生的富礦區,對我們的成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或許有的人還在學校裏繼續充實自己,或許有的人事業剛剛開始,或許有的人正在苦苦地尋找著、摸索著……
造物主創造了我們人類,創造了我們每一個不同的自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智能結構、心理特點,以及我們的左右半腦的發達程度,都不完全相同。正如河灘上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尋找自己,認識自己,是我們開始我們的事業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我們隻有對自己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
事實上,敢於特立獨行的人在我們周圍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隻是人口統計中的普通樣本而已,正是這些人組成了芸芸眾生。
“走自己的路”,意大利著名作家但丁說。這是對那些有依賴個性的人的警示。的確,依賴別人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壞習性。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要保持一種心理獨立是很難的,依賴這種不良心理會不時地以各種方式侵入我們的生活,而且很多人從別人的依賴中可以得到好處,所以,要根除這一弊病就變得十分困難了。
這裏所說的“心理獨立”,是指一種完全不受任何強製性關係的束縛,完全沒有他人控製的行為。這就意味著,如果不存在強製性關係,我們就不必強迫自己去做本不願意做的事。要做到這一點之所以很難,與社會環境教育我們不要辜負某些人,如父母、子女、上級或者愛人的期望等因素無不相關。
當然,個人獨立並不代表發展成功,成功的人生還必須追求一種更加成功的人際關係。不過,人與人的相互依賴的關係必須以個人的真正獨立為前提條件。要真正實現心理獨立,就要盡可能擺脫心理上的依賴感,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願望獨立生活。當然,這不是說斷絕社會交往,如果我們喜歡自己目前與人交往的方式,而它又沒有妨礙我們的生活,那就盡可能保持這種交往。
一個人,要真正實現心理獨立,首先就得擺脫依賴他人的需要。這裏講的是“依賴的需要”,而不是指“與人交往”。一旦自己覺得需要別人,自己便成為一個脆弱的人,一種現代奴隸。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所需要的人離開了自己、變了心或死去了,那麼我們必然會陷入惰性、精神崩潰甚至絕望至死。
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誡我們,要在心理上依賴父母、老師、上級等各種各樣的人,或許總是在等待某些人來安撫自己。如果我們覺得必須根據某人的意願做某事,而且事後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內疚的話,那麼我們肯定地說,這時候自己必須千方百計走出這一誤區。
一般人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如果他在某個方麵不具備特別的天賦,他通常就認為不值得全力以赴。這其實也是整個人類的通病。
所以,不要因為自己不是個天生的領導者,就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依賴者。事實上,沒有傑出的領導天賦並不成其為理由,因為這一方麵的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慢慢培養。如果我們不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考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潛力。成功者的經曆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從來不會刻意地模仿別人,他們也不為大多數人的意見所左右,他們自己進行思考和創造。他們常常自己製定計劃並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