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靈性的覺醒 控製自己,把握人生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敗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曆淺,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憤怒時,不能遏製怒火,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委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控製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富蘭克林的侄子波特是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麵都比他身邊的人強,他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許多年過去了,波特的其他方麵都不錯,學業卻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向富蘭克林求教。
富蘭克林想了想說:“咱們去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見到波特喜歡的石頭,富蘭克林就讓他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波特就吃不消了。
“叔叔,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他疑惑地望著叔叔。
“是呀,那該怎麼辦呢?”富蘭克林微微一笑。
“該放下。”
“那為什麼不放下呢?背著石頭怎麼能登山呢?”富蘭克林笑了。
波特一愣,頓時明白了。他向叔叔道了謝就走了。
從此,波特再也不沉迷於遊戲了,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終於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極至高峰。
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能隨心所欲、感情用事,對自己的言行應有所克製,這樣才不致鑄成大錯。哪怕是對自己一點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德國詩人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要主宰自己,必須對自己有所約束,有所克製。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自己過人的自製力呢?
(1)盡量保持理智。
對事物認識越正確,越深刻,自製能力就越強。比如,有的人遇到不稱心的事,動輒發脾氣,訓斥謾罵,而有的人卻能冷靜對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為什麼呢?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所以對自己的言行失去控製,最根本的就是對這種粗暴作風的危害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因而對自己的感情和言行失去了控製,造成了不良影響。
(2)培養堅強的意誌。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堅強的意誌——這不但是想什麼就獲得什麼的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的時候放棄什麼的本事。……沒有製動器就不可能有汽車,而沒有克製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誌。”因此,反過來也可以說,沒有堅強的意誌就沒有自製能力。堅強的意誌是自製能力的支柱。意誌薄弱的人,就好像失靈的閘門,對自己的言行不可能起調節和控製作用。
(3)用毅力控製愛好。
一個人下棋入了迷,打牌、看電視入了迷,都可能影響工作和學習。毅力,可以幫助我們控製自己,果斷地決定取舍。毅力,是自製能力、果斷性和堅持性的表現。列寧是一個自製能力極強的人,他在自學大學課程時,為自己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每天早飯後自學各門功課;午飯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晚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再讀書。他過去最喜歡滑冰,但考慮到滑冰比較疲勞,使人想睡覺,影響學習,就果斷地不滑了。他本來喜歡下棋,一下起來就入了迷,難分難舍,後來感到太費時間了,又毅然戒了棋。滑冰、下棋看來都是小事,是個人的一些愛好,但要控製這種愛好,沒有毅然決然的果斷性就辦不到。常常遇到這樣一些人,嘴上說要戒煙,但戒了沒幾天就又開始抽了。什麼原因呢?主要就是缺乏毅力。沒有毅力,就沒有果斷性和堅持性,自製的效率就不高。可見,要具有強有力的自製能力,必須伴以頑強的毅力。
在生活中,我們感覺周圍的事物,形成我們的觀念,作為我們的評價,以及相應地判斷、決策等,無一不是通過我們的心理世界來進行,隻要是經由主觀的心理世界來認識和觀察事物,就不可避免地會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產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幹擾和影響。即使是煩瑣小事,投射到我們的心靈世界裏時,就可能變得極其複雜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