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靈性的覺醒 遠離焦慮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一些人尤其年輕人訴說自己的“幾多憂愁”、“幾多煩惱”,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浮躁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是焦慮症的表現,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種心理狀態。
焦慮症即通常所稱的焦慮狀態,全稱為焦慮性神經病。焦慮症是指持續性精神緊張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幹、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狀。焦慮是無明顯原因的恐懼、緊張發作,並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和運動性緊張。焦慮症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焦慮發作和廣泛性焦慮症兩種類型。發病於青壯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焦慮症的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不能適應緊張的環境,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
張琴是一位20歲的漂亮女孩,現就讀於某綜合大學中文係。從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她就出現了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每到期末複習考試臨近期間,就緊張焦慮,還伴有較嚴重的睡眠障礙。她學的雖然是中文專業,但卻還要學高等數學等理科課程。在中學學習時,數理化就是她的弱項,所以才報考了文科,不料到了這個係也要學習數學,她感到負擔沉重。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學初,她就因數學等三科不及格進行了補考。於是導致她情緒十分低落。
還是在中學時,父母就對張琴抱有強烈的希望。老師也很器重她,所以隻要市裏,區裏或學校裏有競賽活動,不管是什麼競賽,老師都要選派她去參加。為此,她的學習負擔十分沉重。參加競賽前老師要給她“開小灶”進行個別輔導,布置很多模擬試題叫她做,雖然這對她的學習有所促進,但她感到精神壓力很大,簡直不堪重負。老師當然是一片好心,她也認為應當對得起老師,因而深恐競賽失利,對各科的學習都抓得很緊很緊。但在心底深處她對這種競賽性的考試很反感,對數理化的競賽更是頭疼至極。而老師卻總是對她說,這是莫大的榮譽,是學校和老師對她的重視。要她一個不漏地參加所有的競賽,她也隻好硬著頭皮強記、強學、強練。每逢競考,“戰前”的幾天她都要死背硬背、苦練苦算到深夜。
有天晚上,她正在宿舍強記第二天競賽科目的內容,恰逢鄰居在請客喝酒,猜拳行令的聲音很大,吵得她無法看書。她又急又氣,心中煩躁至極。就是從那個時刻,她心頭產生了強烈的怨恨:一恨老師總讓她參加各種競考,使她疲憊不堪:二恨隔壁的人整夜吵鬧,擾亂了自己的複習;三恨家長不該讓她留在市裏讀這個使人疲於應付的重點中學。在這種焦慮怨恨的情緒狀態下,她一夜也沒睡著,第二天在考場上打了敗仗。而且從此就經常失眠、多夢,夢中總是在做數理競賽題,要不就是夢見在競賽時交了白卷。那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數僅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