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還我本來麵目 改變自我意象(1 / 2)

Chapter 5 還我本來麵目 改變自我意象

一個人有了目標就會在自己心中樹立一個全新的意象,這個意象就是他的靈魂,主導他的生命。“自我意象”是重要的心理學發現之一。這種自我意象就是“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它建立在我們對自身的認知和評價的基礎上。一般而言,個體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自己過去的成功或失敗、他人對自己的反應、自己根據環境的比較意識,特別是童年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根據這些,人們心裏便形成了“自我意象”。就我們自身而言,一旦某種與自身有關的思想或信念進入這幅“肖像”,它就會變成“真實的”,我們很少去懷疑其可靠性,隻會根據它去活動,就像它的確是真實的一樣。

如果我們的自我意象是一個失敗的人,我們就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那“熒光屏”上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我是沒出息、沒有長進”之類負麵的信息,然後感到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便注定會失敗。一個人從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麵對機會或挑戰,他就可能畏畏縮縮,這樣,即使不是一個失敗者,也是一個平庸之輩。因為,在其自我意象裏已經有了失敗的自我意象。

另一方麵,如果我們的自我意象是一個成功人士,我們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的“熒光屏”上見到一個意氣風發、不斷進取,敢於經受挫折和承受強大壓力的自我;聽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鼓舞信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成功。

一位先生,他有兩個孩子,兒子從小調皮搗蛋,老師經常批評,說他不是學習的材料,沒有出息,丟父母的人。這樣在他的意識中就認為自己不行,非常自卑。後來盡管家長們教育他,考上了大學,但是,那種失敗的自我意識始終排除不了。結果,在大學裏留級了。女兒則相反,一出生,人們就逗她玩,“哎呀,長得多漂亮,多可愛啊!”從小在幼兒園就受到老師的表揚稱讚,在她的思想上一種優秀的自我意識就使得她心裏不斷地對自己說:“我還會更好,我將來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學。”

這種成功意識使她每年都在學習上保持年級第一的水平。

自我意象的確立是十分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敗的方向盤、指南針。人的所有行為、感情、舉止,甚至才能始終與自我意象一致。每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什麼人,就會按那種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識的努力,即使他有意誌力,也很難扭轉這種行為。

其實,隻要改變一個人的自我意象,他們都會發生奇跡性的變化。

自我意象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難於改變某種習慣、個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這樣一個原因:幾乎所有試圖改變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謂自我的行為模式上,而不是意識結構上。

發展新的自我意象,改變鬱鬱寡歡的失敗型個性不能依靠純粹的意誌力,必須要有充足理由、足夠證據確認舊的自我意象是錯誤的,因而要發展相應的新的自我意象,不能僅僅憑空想象出一個新的自我意象,除非我們覺得它是有事實為依據的。

實驗表明:一個人改變自我意象時,總覺得由於某種原因“看到”或者認識到了自己的本來麵貌。

正如愛默生所說:“人無所謂偉大或者渺小。”

科學已經證實了哲學家、神秘主義者和其他直覺主義者的一貫主張:任何一個人都會由自己主宰“指引著走向成功”,任何一個人都有大於自身的力量,這就是“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正被自我意象指引著走向成功和幸福,那麼,我們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和“注定”要失敗的自我肖像必然是錯誤的。我們如果想改變自己心中的自我意象,就要注意以下步驟:

第一,成功的自我意象必須有一個“目標”。我們必須想象到,這個目標現在已經以實際的或潛在的形式存在著,我們的工作隻是把自我意象引向一個已經存在的目標,有了目標自我意象就會逐漸清晰起來。例如,我們給自己樹立了一個發財致富的目標,我們的心中就會產生一個擁有一切的自我意象,就會改變過去我們自己認為自己是個窮光蛋的自我意象。

第二,目標確定以後,達到目標的方法或許不明確,但不要由此而喪失信心。自我意象的功能就是在我們提出目標後為我們提供方法的,因為自我意象明確以後,就會激活我們的思想,就會使我們的全部潛在能力為我們的目標發揮作用。我們就會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現實問題,沒有現成的方法,就會想出新的方法。

第三,突破現實的局限和束縛,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暫時的失敗,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去實現目標,就會遇到困難。在前進中一旦發生錯誤,應立即加以糾正,不是命運讓我們失敗,而是我們的方法不當或者條件不成熟。我們需要重新開始,而不是自我否定。我們現在身處困境,但是我們如果想象未來是美好的,就會突破自己的悲觀絕望的情緒,就會充滿力量去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