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永遠是父母的最愛
沒有史詩的撼人心魄,也沒有風卷大海的波浪逆轉,父母的愛就像一陣春風,就像一場春雨,就像一首輕歌,就像一首小詩。他們潤物無聲,但是綿遠悠長。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母親,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用無盡的愛守望著我們,他們永不停息的愛將是我們永遠可以依靠的港灣。父母的愛是我們的最終歸宿,是潤澤我們心靈的一泓清泉,這愛伴隨我們的一啜一飲,絲絲縷縷。在我們的笑聲淚影裏都有著愛的纏綿。
人生注定要靠我們自己行走,在父母那裏,我們終於要遠行,餘秋雨曾不無沉重但又深刻地在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正如餘秋雨所說,我們的出發點是告別父母,我們終將在世界上獨自漂泊,隻要生命不息,那也許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漂泊之旅。年輕的我們心靈向往外麵的世界,期待著這種漂泊,因為前麵的旅程中將會有太多美麗的風景,將會有太多讓我們珍重的人,我們匆匆地與父母告別,要踏上遠行的路。這時候,也許父母殷切的愛意對我們已經熟視無睹。我們在這樣的愛中穿行過了幾十年。很可能我們已經覺得煩了,悶了,期待脫離那愛的藩籬,期待與生命中將會有的好事與壞事遭遇。但是父母的愛不會停止,他們放手讓我們去趕路,卻會永遠地關注著我們的行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父母的愛是那線,穿行在我們的血液中,熔鑄在我們的生命裏。他們是我們永遠的背景,是不能遺忘的鄉愁,是淡漠中最溫暖的記憶。年輕的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大樹,父母是大地,就算我們長得多麼枝繁葉茂,我們的根都在泥土裏。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最初的出發總是來自於他們,沒有他們的滋養,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新鳳霞曾談到父母對他的影響:“我從小受不識字的父親教育,見著長輩叫人,出門告訴家人,回來也要打招呼: 爸、媽我回來了。鼻子下麵長著嘴,要用嘴聯係感情,關心別人,換來別人的理解。 ”
“我總也忘不了父母教我的那些:
挖鼻孔,剔牙,打哈欠,這些動作都不能麵對人做,應該用手掩住,用另一隻手來做,這樣形象好。
光著背不能上街見人,不能趿拉著鞋出門。上床睡覺,鞋要整整齊齊地擺在床下靠一邊,下床時好穿鞋,不能腳甩鞋,弄得東一隻西一隻的。
在哪裏拿的東西要送回原處。要做個可靠的人,事事要有交待。無論幹什麼行業都不能有貪心。
爭名利是最俗氣的,越是爭越得不到,不爭,應當給你的,就會自然得到。
如今回過頭看看自己在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上的腳印,之所以還是那麼回事,從未失去過信心,正是因為父母的教誨:注意小節,永遠自信。”
正是這些無言的教誨,支撐起了一個不一樣的新鳳霞。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支撐起了我們的今天。
我們將獨自走完人生之旅,旅途中感到疲憊時,如果我們想到父母的愛,我們的消沉悲觀就會變成意氣風發;旅途中感到失意時,如果我們想起父母的愛,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萬丈豪情;旅途中想起了父母的愛,年輕的我們就會萌發回家的心願;旅途中無奈困惑,如果我們想起了父母的愛,我們那彷徨無奈的心靈就找了棲息的家園。父母的愛,如此偉大,如此綿長,似水而逝的流年也許會帶走很多的記憶,那唯一帶不走的永遠是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