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下一章還是微博私信我獲取圖片,關鍵字放在下章作話裏,足有一章哦,這是給正版讀者的一個福利,不要外傳。
如果回複關鍵字以後沒出現圖片的話,可以多發幾次。
碰到梁旭和馬小也以後的第二天, 吳波電話突然打來。
他沒直接去店裏, 而是跟馳見約在外頭見麵,起初馳見很詫異, 拿著外套就出了門。
地點定在鎮西的汙水河邊,人少,方便說話。
馳見不知道他約在這兒是什麼意思, 剛開始還開玩笑:“最近辦什麼驚天大案呢, 忙得見不到人影。”
吳波看他一眼,表情比以往來的嚴肅:“有個重要的事想跟你說。”
“有多嚴重啊?”
“關於你外婆。”
馳見心髒忽地一緊,嘴角弧度漸漸拉平:“什麼意思?”
“你是不是對她的死, 從沒懷疑過?”
“……什麼?”
吳波說:“有沒有想過你外婆的死不是意外,而是人為?”
馳見一時沒出聲,慢慢消化他剛才這番話,他不知道吳波為什麼說這些, 但作為警方,他既然有這種猜想,那麼一切假設都不會是空穴來風。
他站在原地發現自己難以動彈, 實話實說:“沒有。”
吳波抽著一根煙,看他幾秒:“今天來找你, 就是想問問,關於老人院關於你外婆, 還有沒有覺得可疑的地方需要補充的。”
“可疑?”
他點點頭,“老人院幾起死亡案件,我一直都覺得不是自殺案那麼簡單, 但警方找不到證據,無法立案,這件事也就擱置下來。”
其實吳波同他談論案情並不妥當,但這件事像塊大石壓在胸口,夜不能寐。上頭規矩條文擺在那兒,正規渠道行不通,他隻有通過自己的方式,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而兩人之間也算有交情,拋開別的不說,作為朋友,這事兒隻能放在私下裏談一談。
吳波的懷疑從前年王永發自殺的時候開始的,那晚分別給幾位工作人員錄口供,其中周克不在場證據給得太順暢太周密,他反而有一種錯覺,似乎對方想掩飾什麼。
當然,那隻不過是個一晃而過的念頭。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老人院再次發生命案,但實在沒發現可疑的地方,上頭最終定性為自殺。由於老人院在小泉鎮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未免引起一些負麵的社會影響,事情很快被蓋棺定論。
他是從那時候開始調查老人院的。
零六年秋天開始,老人徐桂敏、王永發、崔桂蘭、馳見外婆陳英菊先後自殺身亡。
吳波從他們四位死者自身開始查起,然後發現一個差別化的特點,於是他先將陳英菊拋除在外,從前三個人當中發現幾個共性。
第一,三位都是五保戶老人。所謂五保戶,通俗來講,就是政.府對無勞動能力及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實施保吃保養的一項政策,他們多數無兒無女,所以情願晚年在老人院度過,由政府將款項直接撥給院裏。
第二,正是這樣的命運,使得他們性格趨於相似,悲觀、絕望、易衝動、情緒化,更重要的一點,是意誌力薄弱。
第三,幾人死前都多次去過一個地方,那就是周克的心理谘詢室。但這點並不絕對。
第四,他們都是借助工具自殺的,徐桂敏是自縊,王永發用的刀片,而崔桂蘭是吞食安眠.藥。奇怪的是,這些工具上除了死者本人,並未發現其他指紋。
吳波避重就輕,將自己的推論大致同他講明。
馳見不明白:“這些能說明什麼?”
吳波吸了口煙,望著渾濁肮髒的河麵:“誘導自殺。”
不知何時,他心中突然冒出這個荒唐的想法。是不是有人抓住他們性格上的弱點,並有條理地進行指引,通過何種方式以及哪些步驟來放棄生命、脫離苦海。
那個人一定是值得他們信任的,並且了解人類心理,有學識有威望,說出的話在老人心中即是真理。
吳波心中早已有了懷疑對象,所以把這些條件安插進去,發現竟全部吻合。
馳見又問:“你懷疑是誰?”
吳波沒明說。
馳見試探道:“周克?”
他沒說是,也沒說不是。
馳見:“那他為什麼這樣做?”
起先,吳波也不明白他這樣做的動機。
苦於找不到突破口,他換了個方向,開始查周克的底細,然後終於有了重大發現。
幾年前,國有敬老院漸漸私有化,多家倒閉,其中一部分五保戶老人被送來小泉鎮。當時老人院的主任叫張景之,是周克前妻,她心地善良,為人謙和,可憐這些老人無兒無女,所以有一年春節組織他們參加周邊遊。同行一共八人,包括徐桂敏、王永發和崔桂蘭。
周克因為臨時有事沒能同去,所以前後安排妥當,讓景之帶隊出去玩兒兩天。
小客車的司機叫馮輝,此人心術不正,回城途中恰好是晚間,行至荒無人煙的國道上時,他淫.邪上腦,把小客停在僻靜之處,將景之拽下車,企圖實施強.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