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買房的前提是賺錢,賺錢的前提是找份合適的工作 第四節:自我審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難的就是客觀正確的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處境,並進步一步做出符合自己現狀的選擇。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沒有工作經驗,不能一步到位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際。如果不能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處境,勢必會陷入無盡的痛苦和糾結之中,因此,應屆生十分有必要做好自我審視。
做好自我審視,你才能清楚自己的狀況,你需要什麼,你能要求什麼,不能要求什麼。一份工作固然是必不可缺的,一個棲身的住所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什麼樣的房子符合自己的需求?什麼樣的工作是自己想要的?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自我審視來找到答案。
我需要什麼:
王小東總算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接下來房子的問題馬上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一個星期以來,他每天晚上都泡在網上找房子,搜房、口碑、安居客、58同城……這些網站的房源租賃信息幾乎都被他看遍了,可以說除了工作之外的全部業餘時間,王小東都在利用網絡找房子。
鎖定備選的房子之後,他就開始一個電話一個電話的詢問,最多見的是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房子租出去,另一種是這個房子並不存在或者不像網上信息標注的那樣便宜。王小東的兩個周末,本打算都用來看房子,一天看上它4-5個,不信沒有合適的。
可是兩個星期過來,王小東去看的房子一共隻有三處,而且這三處都不理想。有一處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地段不好,距離公交車站和地鐵站都要走差不多20分鍾,而且這就意味王小東如果住進去的話,除了上下班車程之外,每天還要浪費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從車站走到家的這段路上,這個房子就算再便宜,也應該pass掉。
另外一個交通比較便利的房子,距離地鐵站3分鍾,但是那個房子距離王小東的公司太遠了,每天都要浦西浦東的跑,上海地鐵可是按照路程計價的,一天一天算起來,每個月多花在交通費上的錢也有幾百大洋,這個顯然也不行。另外一個比較折中的房子在時間和距離上都算可以,但是確實典型的群租房,一套公寓裏住了差不多30人,王小東進去看房子的時間就覺得難以忍受,更不要說在這裏常住了。
除了房子之外,這一段的工作也不是很順心,王小東應聘的崗位職責有了一些調整,調整之後工作輕鬆了不少,但是相應的取消了提成製度,也就是說王小東在這個職位上隻能拿固定工資,靠這點工資要在上海租房真是杯水車薪。王小東迷茫了,繼續做這份工作,不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也不會獲得理想的收入,但是這份工作足夠輕鬆。王小東的經理也隱約的試探過他,如果他對薪水不滿意可以轉崗,轉崗之後工作壓力比較大,但是如果做得好能拿到很高的提成。
To be or no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房子和工作困擾的王小東每天寢食難安,每晚都要驚醒幾次,醒了就想到一堆問題,然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