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7.教子有方
學習做人、學習知人是學習待人的基礎;做人正了,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別人;知人明了,才能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別人。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曾國藩不僅學識淵博、見識闊宏、文武兼備,而且當時的朝廷信賴他,滿朝文武官員欽佩、尊敬他,死後還被清廷追諡為“文正”。
曾國藩的一生,謙虛誠實、教子有方。他的兒子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自修英文,成為清末著名外交家;紀鴻研究古算學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孫輩也出了曾廣鈞這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約農這樣的教育家。
曾國藩在教子方麵有三點給人啟迪:其一,教育子孫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白事理。他致力於培養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注意觀察他們的天賦、潛能,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培養、塑造。他認為一個人隻要身體好,能吟詩作文,能夠明白、通曉事理,就能有所作為,就不愁沒有飯吃,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他認為當官是一陣子的事,做人是一輩子的事;官銜的大小不取決於自己,而學問的多寡則主要取決於自己。
其二,教育子孫要艱苦樸素。曾國藩在京城時見到不少高幹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胸無點墨,且目中無人。因此,他不讓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長沙等繁華的城市,而要他們住在老家。並告誡他們:飯菜不能過分豐盛;衣服不能過分華麗;門外不準掛“相府”、“侯府”的匾;出門要輕車簡從;考試前後不能拜訪考官,不能給考官寫信,等等。因此,他的子女因為自己的父親是曾國藩反而更擔心自己的言行不夠檢點、學識不夠淵博而損害父親的聲譽。所以他們更加磨礪自己、迎難而上、奮發圖強。
其三,身教重於言傳。曾國藩很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凡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儉樸,兩袖清風。傳說他在吃飯遇到飯裏有穀時,從來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齒把穀剝開,把穀裏的米吃了,再把穀殼吐掉。他要求紀澤、紀鴻也這樣。他日理萬機,但是一有時間,就給小孩子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還常常與他們交換學習、修身養性的心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曾國藩既是父親又是朋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他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孩子們都非常欽佩、崇拜他,把他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標。
智慧小語:關注孩子所關心的事情,學會傾聽。多給孩子一些關心、細心、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