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的幾,一切調查核實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張超認罪態度很好,錄口供很配合,殺人動機、過程都交代得很主動,想來因為他是刑辯律師,很清楚流程和政策,希望以此求取輕判。他也被帶回案發現場,指認了現場,找到凶器,法醫拿出了屍檢報告和物鑒報告,與嫌疑人的口供一一比對核實。

各項證據與他的口供完全吻合,所有證據鏈都齊全。

其實這本是起稀鬆平常的凶殺案,隻不過當時引發地鐵站停運半時,這是杭市地鐵開通以來首次因突發事故導致停運,現場又有成百上千個目擊者看到了箱子裏的屍體,連日來這個案子一直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各地新聞媒體更是往公安局跑,追蹤報道案件背後的真相,為大家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

所以下城區公安分局在幾後特別組織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公布整個案子的來龍去脈。

嫌疑人叫張超,曾經是大學裏的一名法律係老師,後來辭職當起了律師,他對整起犯罪供認不諱,並深感後悔。

死者叫江陽,曾是金市檢察院的一名檢察官。他和張超相識十多年了,大學時,他是張超的學生,畢業後兩人一直保持著聯係,屬於很好的朋友關係。

不過江陽為人不端,當檢察官期間收受他人賄賂,還向他人索賄、賭博,並且有不正當男女關係,因此前妻多年前與他離婚,他也隨後被人舉報到紀委,後經查實被判刑入獄三年。

出獄以後,他常跑杭市找張超,借口是工作、家庭不順來杭散心。

張超對這位十多年的老友很是熱心,他父母前幾年過世後留下了一套市區的房子,他免費提供給江陽居住,還一直勸他振作起來,找份像樣的工作謀生。江陽也表態要重新開始人生,前妻獨自帶著孩子租房住,實在不忍心,他向張超借了三十萬,要回金市買房,與前妻複婚,到時再做點生意。

張超很大方地借了他錢,可過了一個月,江陽又再次問他借錢,他心中起疑,找江陽前妻打聽,前妻卻壓根兒沒聽江陽過買房的事,更沒過複婚。在他一再追問下,江陽隻好承認這些錢被他賭博花完了。張超大怒,要他還錢,江陽不但不還,還想問他再借錢翻本。兩人多次發生爭吵,還打過架。就在案發前兩,兩人因爭吵打架驚動了派出所,派出所裏還有出警記錄。

終於,月1日晚上張超再次去找江陽,兩人爭吵中又動了手,張超一時衝動用繩子將江陽勒死了。

事後,張超深感恐懼和後悔,不知所措,他不敢報警,一旦報警,他現在讓人羨慕的事業、家庭都將毀於一旦。

他呆坐在房子裏整整一夜沒回家,第二,張超決定前往蕭山湘湖拋屍來掩蓋這起命案。因拋屍前喝了不少酒,他不敢自己開車,於是打車,結果出租車與其他車輛刮擦,情急之下,他拖著箱子跑到了旁邊的地鐵站。在醉酒和恐懼的狀態下,發生了後麵的事。

證據方麵非常充分,區門口的監控顯示,張超的座駕於 月 1

日晚上 7 點駛入區,隨後兩人在房子裏發生衝突。江陽死於當晚 8

點到 1 點之間,是被人從正麵用繩子勒住,機械性窒息而死,凶器繩

子上有大量張超的指紋,死者指甲裏有大量張超的皮膚血液組織,張超的脖子、手臂等處也有相應的傷痕。

第二拋屍一開始坐的出租車也已找到,司機當時張超帶著一個很大的箱子,看得出箱子很沉,對方拎了好幾次花了大力氣才抬上後備箱,期間司機還問他,需不需要幫忙,他拒絕了。他一坐上車,司機就聞到他身上滿是酒味。出租車開到離地鐵站一個路口的馬路上時,被一輛拐彎的私家車追尾,司機與私家車主討論賠償事宜期間,張超借口趕急事,就先行下車搬了箱子匆忙離開。

一切口供都與調查完全吻合。

案子很簡單,新聞發布會很快結束,記者們還不滿足,希望能采訪到凶手,了解他的想法。警方商量後又征求了張超本人意見,他認罪態度好,並且願意接受采訪,便安排記者隔著鐵窗采訪。

幾個問題的答複和發布會內容差不多,當被問及是否悔恨時,張超停頓片刻,很平靜地麵對鏡頭:“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這句話沒有引起任何人警覺,新聞也照常播出。

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一切熱鬧的新聞在幾後就消費盡了大眾的新鮮感,很快無人問津,很快煙消雲散,很快,人們再也記不起在鐵窗那頭接受采訪的張超,以及,那一刻他有點古怪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