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事業是一個人三分之二的生命 勤奮就是成功人士的錦囊
星雲大師對於勤奮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應該從勤勞奮發中去打發時間,認真工作。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隻要自強不息,勤奮工作,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人生當中有所建樹。
那些獲得了偉大成就的人,他們也是平凡的,而他們正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成為了一個不平凡的人。
《少林寺》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其主人公覺遠武藝非凡,為了保護唐王李世民,奮勇殺敵,終於成為一代武學大師。
其實,剛開始覺遠在少林寺習武多年,一直沒有領悟武學之道。於是他開始遊方拜師,以求精進武藝。
經過多年尋找,終天找到一位武功高強的師父。可是這個師父每天除了帶他上山砍柴之外,並未教他什麼真功夫。幾個月過去了,覺遠沉不住氣了,砍柴也不用心了。
師父看出他的心意,一天晚上,師父帶他出去散步,來到一個樹林邊的石頭旁。隻見師父屏住氣,雙目圓睜,伸出手掌,向石頭輕輕一擊,石頭便齊刷刷地從中間斷開了。覺遠在一旁大吃一驚,忙伏地叩頭,請求師父指點。
師父說:“你從少林來,應該明白少林武功講究心法。心法就是內功,內功乃解脫生死之功。參透禪機,解脫於生死畏怖之域,方能心定神清,眼力到處,威猛如獅,銳如鷹猿,此乃拳術最高境界。希望你能習之精熟,自能解悟。”
覺遠深服師父之言,從此刻苦習練,歲月更迭,多年後終成一代武林高手。
一個人在自己成才的道路上,最為重要的就是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能力等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春天播種秋天收獲這是自然界的法則,而我們做事,成就的法則也正好比這自然界的法則。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也隻有當我們養成了勤奮的習慣,我們的耕耘才會有所收獲。
很久之前,在大日山的深處有一個石窟,石窟當中有一位尼姑叫玄機,她在這裏麵禪定多年,禪功已經很高深了。
結果有一天,她忽然想到:“‘法性本空寂,無來也無去’ ,自己如此厭惡喧鬧,一直躲在清靜之地,就一定可以悟道嗎?”
在這以後,玄機不再如此度日。她打點行裝,打算去雪峰禪師之處試一試自己的禪功。
當雪峰禪師一見玄機,根本就沒有正眼瞧她,而是眯著眼睛問道:“從哪裏來?”
玄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從大日山來。”
雪峰禪師緊接著又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玄機。”就這樣,她不緊不慢地回答著。
“玄機?豈不就是黑色的織機呀!”雪峰禪師這個時候又繼續問道,“你每天能夠織多少布?”
玄機反應靈敏,於是急忙回答:“寸絲不掛!”
而當玄機說完之後就轉身而去了,心中想,原來雪峰禪師也並無什麼高深水平,僅此而已,我還是回到大日山自己悟道去吧。
可是當玄機剛走了幾步,雪峰禪師就在後麵喊道:“你的袈裟角拖到地上了。”
而玄機這個時候應聲回過頭來,雪峰禪師此時則突然拍手道:“好一個‘寸絲不掛’!”
既然早就“寸絲不掛”了,那麼怎麼還會關心是否有袈裟拖在了地上呢?玄機聽後,立即害羞的紅了臉。
其實,表麵上懂並不叫懂,內心懂才是真正的懂。可見,做事一定要踏踏實實,才華不是通過空想就能夠得到的,更不是吹噓就可以增加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勤勤懇懇,日積月累,否則必定是不堪一擊的,遲早都會露出破綻。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是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獲的。一個怕吃苦,整天享受安逸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為此星雲大師說:“人唯有在工作裏,生命才有辦法安住,人活得才有意義。沒有工作是很無聊也很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