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他憑什麼敢這麼自信?(1 / 2)

“陳生,你想要簽訂對賭協議?”

“這太瘋狂了吧?”

馬國良極力勸阻。

雖然不知道陳東,具體會提出什麼條件,但無非就那幾種。

這種協議的條件一旦達成,好處是少不了的。

但是——

如果沒有完成約定的條件,不但一分錢的好處都撈不到,還會賠得連褲衩子都不剩。

馬國良充當彙豐銀行的說客,這話沒錯。

同時,他還是陳東的客戶經理。

正因為了解這些,他才不願陳東冒太大的風險。

另外,陳東加入彙豐銀行,還能給自己帶來好處不是?

“沒錯!”

陳東聞言,篤定地點點頭,繼續說道。

“馬經理,我已經想得很明白了,這事就不用勸我。”

“既然貴行相信我投資的能力,不如我們就玩一把大的。”

陳東說話的語氣,充滿了無比的自信。

似乎這一刻,他就是王者。

馬國良也被這樣的情緒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體,很想聽聽,陳東接下來要說的話。

“據我了解,投行對基金產品,股票產品的回報率在10%左右,就屬於十分優異的成績了。”

“能達到年化利率20%的產品,放眼全球,也屈指可數。”

馬國良沒反駁。

事實上,絕大部分投行,對產品經理的考核標準,就是年化利率10%左右。

如果超過這個數額,就會按一定比例給產品經理分紅。

當然。

分紅的比例,是階梯型。

也就是產品經理創造的利潤越多,分到手的錢越多。

但有一點。

無論怎麼分紅,始終有一個上限。

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2%,但最高不會超過5%。

這說的是賺到的淨利潤,總值可與產品經理沒一毛錢關係。

陳東既不想當這個冤大頭,又不想錯過白花花的銀子,那麼他隻能和彙豐簽訂對賭協議。

這些都基於,對他投資能力的肯定為前提。

如果彙豐不肯答應對賭,陳東還有另外的殺手鐧。

他就不信,如吸血鬼般的彙豐銀行,不肯就範。

“25%!”

“馬經理,你可以回去告訴彙豐的高層。”

“就說我陳東作出承諾,並願意簽訂對賭協議,如果讓我掌握這10億港幣的動向,我保證今年能給彙豐帶來25%的年化率收益。”

話音剛落。

馬國良神情激動地站了起來,不可置信地反問。

“25%,也就是2.5億港幣,陳生,你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嗎?”

“先不說你能不能賺這麼多的利潤,想要達成這樣的高收益,就必須投資高風險的金融領域,這點,風控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陳東自然也清楚這點。

不過,他有自己的考慮。

90年的10億港幣放在30年後,說它價值百億不過分吧?

這筆錢放進金融領域,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華夏90年12月才成立的證券交易市場,到了91年證券市場才對外營業。

然而91年,華夏整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才多少?

咱們給它算多點,把商業價值,影響力全部加上。

就算是這樣,全部上市公司加起來的總市值,也不會超過1000億rmb。

30年後,大A的總市值又是多少?

幾十萬億rmb總是有的吧。

所以,把這10億港幣,看作30年後的幾百億,也沒啥毛病。

想想看,那些火爆全網的基金經理,什麼蔡蔡,坤坤,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