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因為這不符合科學。
可相似的人或物,大千世界何其多。
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與此同時。
島國,索尼總部做著和龍騰研究所相似的事。
吉田一郎,姚木等高管,相繼出現在索尼研究所。
“林木教授,研究得怎麼樣了?”
叫林木的人是島國有名的數字儲存技術方麵的大拿,門下的學生遍及全球。
索尼也是花了大代價才把林木教授邀請來,專門研發DVD技術。
漂亮國電影製片業顧問委員會起草的DVD行業標準,從某種程度上推著科技不斷前進,索尼在華夏市場敗北後,痛定思痛,將目標對準新一代DVD技術。
並為這項技術的研發費用,投入了至少10億美元。
一旦索尼這邊率先攻破技術難題,不但能一雪前恥,還能憑借索尼公司在全球的影響力,成為DVD行業標準的製定者。
另一個平行世界中。
1994年12月16日,索尼公司和飛利浦公司(Philips)率先發布了“單麵雙層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體CD的格式與技術指標”,簡稱多媒體光盤係統(MMCD:Multi Media Compact Disc),可以說這是第一個準DVD技術規格。
在1995年1月初的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設備大展上,索尼公司轟轟烈烈地開始為DVD製造聲勢,並暗示自己將在DVD領域中領先一步。
在那次大展之後不久,1995年1月24日飛利浦就發布了另一個DVD規格——“超密度光盤係統”,簡稱SD(Super Density)。
但這些和華夏國內的公司沒有絲毫關係。
自從萬燕公司生產的VCD被島國人注冊專利技術後,萬燕公司就在走下坡路。
戰略眼光比不過島國人,資金實力,研發實力,更是被甩出一條街。
萬燕公司本來是行業的先驅者,卻被國外公司彎道超車,割了華夏老百姓近十多年的韭菜。
不得不說,這是華夏之痛,百姓之痛。
聽到吉田一郎的話,林木教授有些不悅,可惡的資本家,一群不懂技術的人,不知道從無到有是最難的階段嗎?
“吉田會長,DVD技術標準是參照漂亮國電影協會起草的草案來製定研發,VCD那點技術含量給DVD提鞋都不配。”
吉田一郎何嚐不知道這些。
因為華夏新聞的輿論,索尼在這件事上麵十分被動。
為了挽回華夏市場,重新樹立索尼公司品牌形象,吉田一郎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說服董事會成員,才有了佐藤次奔赴華夏分公司這事。
同時。
吉田一郎也要為這次危機負責,而DVD就是他翻盤最好的利器。
“林木教授,能不能告訴我,研發到了那一階段,我也好向董事會其他成員彙報,您也知道,這次危機後,我們公司在漂亮國的股票跌得很慘,現在急需要一些振奮人心的消息來提振股價,挽回股民的心。”
一旁,負責技術以及生產的姚木副會長,附和道:“林木教授還請您能多擔待,會長也是一心為了索尼公司著想。”
說著還朝林木教授鞠了一躬。
見狀!
林木教授心裏很是受用,眉眼間都有笑意浮現,然而臉上的表情卻異常嚴肅,“吉田會長,姚木副會長,我就實話跟你們說,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偶然性。”
“除非天照大神保佑,否則想要在短時間就突破技術壁壘,絕無可能。”
吉田一郎和姚木相互對視一眼,心裏已經涼了一半,時間不確定的話,豈不是索尼公司股價會被腰斬?徹底完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