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站在窗前,看著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車流與人群,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活力。
就像幾十年後,他在華爾街感受到的那樣。
就像幾十年後,他在內地眾多的城市所感受到的那樣。
雖然地點不同,時間不同,但是這種熱烈、奔騰的感覺,總是讓他陶醉。
他深切地感受到,隻有通過投入其中,彰顯自己的存在,改變一些東西,留下一些東西,才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
當然,說使命有些太沉重了。
不過對陳東而言,叫什麼都無所謂,他渴望那種搏擊風浪的感覺。
收拾心情,陳東決定,現在就做出一些服裝設計圖樣來。
幾十年的見聞和閱曆,讓他對於未來幾十年的流行趨勢有著獨到的見解。
畢竟,在做投資的時候,對於相關的行業還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了解了服裝行業,並對服裝流行趨勢有了自己的判斷。
華夏的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得還真是沒錯。
比如,六十年一甲子,而它又分為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
這三十年便是一個周期。
更直白點說,在服裝行業,人們的審美趣味,常常在三十年間又有了一個輪回。
雖然在具體的元素上會有差別,但是其底色卻常常是相同的。
說到這裏,不能不佩服華夏祖先的智慧。
他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了這一規律。
然後把它運用於實踐中,用於指導自己認識事物,生產生活。
當然,陳東自己是沒有辦法畫出設計圖樣來的,不過他可以找人來做啊。
於是,他秘書說了一聲,秘書便很快安排下去。
不到一個小時,三名帶著繪圖工具的設計師就出現在陳東的辦公室。
他們,是陳東下令收購的幾家服裝廠裏麵原本的設計人員。
其中一人還曾經是老板。
不過,他們現在都成了陳東的手下,為陳東服務。
那名曾經的老板看著陳東,眼裏透著感激之色。
要不是陳東的人出現,他現在可能已經是一具冰冷的屍體了。
不過,他沒有說什麼,曾經的事已經是過去了,而他現在能做的、要做的,就是把眼下的活幹好,贏得陳東的賞識,說不定還有翻身的機會。
陳東帶著他們來到一間空房間,裏麵的家具雖然不是專業繪圖用的,但也可以將就了。
陳東先對他們講述了自己的要求,即希望他們根據自己的描述,設計出相應的服裝。
聽了陳東的話,三名設計師雖然麵上仍是恭敬的神色,心下卻不以為然。
畢竟,服裝設計是一個專業的活,不是一個不懂行的人可以隨便來做的。
不過,陳東是他們的老板,他們隻能答應,盡量配合老板來做這些,希望能把設計圖做好。
說不定,把大老板伺候好了,說不定會給他們升職加薪,讓他們的職業生涯步入新階段。
“老板,您說吧,我一定把設計圖做好!”
“對,我們不會讓您失望的。”
與此同時,他們都在心裏偷偷說道:也希望你不要讓我們失望,說出一些不著邊際的、沒法實現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