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重新返回市場的當月,銷量就一直保持領先,不僅是電子科技領域產品第一,而且是亞馬遜全平台產品的第一。
由於龍騰電子大受追捧,讓不少人注意到了亞馬遜這個電商平台。
不少商業嗅覺敏銳的人,已經開始留意到電商平台的發展前景。
亞馬遜還是一個年輕的公司,體量小客流量也不多,最近一次訪問量大爆發是因為ipod的上線。
不少投資公司留意到了這塊巨型的蛋糕,都紛紛找到亞馬遜尋求合作。
風投、天使投資人、甚至遠在東南亞的亞洲投行資本也開始接觸亞馬遜高層。
索尼公司嚐試在亞馬遜上線自己的產品之後,也嚐到了線上電商平台方便,同時第三方平台的流量,讓索尼的產品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索尼歐美區負責人與經銷商聯合,將本公司旗下所有產品都放到亞馬遜上。
這樣一來,在產品體量上龍騰電子就低了索尼頭。
安妮懷著沉重的心情,向陳東報告了這件事。
“我並不想跟索尼競爭,可是由於先前我們之間存在衝突,所以現在不管索尼做什麼,不管龍騰電子在做什麼,網友們隻要看到索尼和龍騰電子同時出現,就會聯想到這兩家公司是競爭公司。”陳東說道。
聽了陳東的話,安妮陷入思考。
“我們兩家公司都是同類產品,存在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安妮直言,“可是如果我們兩家每次上線一個商品就這樣互相消耗的話,對我們這個年輕的電子公司而言,十分不利。”
陳東低頭,在桌子上敲了敲,“我聽說,索尼分部有個產品經理,叫西蒙的,你去接觸接觸,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是。”
安妮主動聯絡索尼尋求合作,歐美分部不敢私下接觸,隻能將這情況報告給了公司總部。
“龍騰電子根本沒有實力跟我們競爭,他們這一次製造出了爆款產品,隻是剛好切中了社會需求。”
吉田一郎向來看不起龍騰,得知龍騰主動尋求合作,更是一臉不屑,“強大的對手,不會用求和的方式取得勝利!”
副社長也點頭讚同,“想想我們在開發idis之前,在歐洲區,北美區,甚至在東南亞去做了多少調研,收集了多少數據,之後才正式將這個項目列入重點開發項目。”
“在產品上線之前,就在各地區市場進行預熱,產品上線之後,更是請明星代言,張貼海報,在電視台和廣播電台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宣傳。”
“idis是必然會成功,如果不是遇到了龍騰這款同類產品的話......”
索尼總部的島國人看不起龍騰電子,覺得這公司創始人是一個投機主義者。
“怎麼可能有人完全不用做市場調研,不用數據,就輕易上線一個產品。”產品部的經理麥克也忍不住吐槽,“其實我也覺得,ipod的成功隻是巧合。”
“龍騰電子到底是不是值得合作的公司,還是看他們公司以後的產品,再決定吧。”
這一說法,得到了幾乎所有索尼高層的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