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三這一次公布的貨幣政策和金融機構調整政策,實際上是對國際融資風險的逃避。
H國貨幣彙率下降,同時帶來了政治經濟局麵的劇烈變動,金融機構被甄別之後,接連倒閉破產,有的則是麵臨合並或者解散。
而此時陳東手上還攥著將近7萬手的沽空單,沒有平倉。
林誌遠擔心地提醒他:“H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手,這意味著H國的經濟即將迎來新一波的強勢回升,我們在這個金融市場上是占不到什麼便宜了。”
“7萬手的沽空單,就算現在開始平倉,也需要時間。”
他試探性地說道:“不如現在就賣出去吧,不求賺得最多,隻求賺得最穩。”
麵對林誌遠這種小心謹慎的投資風格,陳東頗有些不滿意。
“富貴險中求,按照我們的分析師做的H國金融市場預期模型來說,韓元的下降還有一定的空間,現在離場,不是明智之舉。”
陳東說明自己的理由,“再說了,你難道真的以為,H國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背後撐腰,就能挽救H國已經破敗的金融市場嗎?”
陳東來了一句靈魂拷問,這個問題把林誌遠給問呆了。
通常來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掌握著大量的海外現彙,H國這一次護市失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金管局和H國資產管理公司現彙告急。
H國現彙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賣單,但是金管局和資產資產管理公司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看著賣單在貨幣市場上,越積越多。
而處在市場動亂變局的核心以外的散戶股民,由於巨大的信息差,無法判斷韓元是否處在崩潰邊緣。
但是,韓元貨幣市場上積壓的大量賣單,沒有買家接手,就是直接的證據。
賣單越多就越說明全體股民對於韓元的未來預期並不樂觀。
市場對韓元的升值,秉持著悲觀的態度,這導致了大量的股民跟風,拋售韓元。
這種跟風拋售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即便處在信息中心的H國財團,他們知道這次韓元貨幣貶值,是由於受到了海外投機資本的攻擊。
可是不管貶值的原因是什麼,一旦發生了貶值,他們的資產就要麵臨縮水的風險,所以他們必須盡快把手上的資產賣出去。
兩個群體,同樣的拋售貨幣的操作,讓H國金融市場出現了大規模的現金流。
市麵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增加,這直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通貨膨脹。
而通貨膨脹導致金管局和資產管理公司對於市場的介入手段大打折扣。
這種狀況下,財政部臨時部長不得不向上級申請,增大貨幣供應量。
用多餘的貨幣,購買和消化貨幣市場上的韓元賣單,這樣以錢換錢,才能最大程度將韓元貶值的幅度提拉起來。
然而,讓金熙哲沒有想到的是,金融、股市,畢竟不是整容,不能說把線埋在哪個地方,就把哪個地方的皮給拉起來。
金管局和資產管理公司為了保證金融市場的自由度,所采取的維護市場的手段,是相當保守的,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相當有限的。
大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勢必會帶來巨大的副作用。
11月21日。
由H國一號簽署的聘書,正式交到了金熙哲的手裏。
同一天,H國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援助,並且與之簽訂了相當嚴苛的限製措施。
陳東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立刻吩咐手下的操盤手,買進沽空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