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逸晨驚訝的看向墩子,低聲問道:“那你為什麼而活著。”
墩子沉默,並沒有回答雲逸晨的話。
“說說你的故事吧。”雲逸晨繼續道。
思量了許久,墩子終是深歎了一口氣,然後緩緩的道出了自己的心事。
墩子的故事並不如何離奇與懸疑,他的故事在戰爭年代每日都在上演著。
自古苛政猛於虎,墩子的老家在北宗國境內一座偏遠的城區,比之西封城也不成多讓,因常年的戰事使得朝廷國庫緊縮不得不苛政賦稅,而墩子家鄉的那一城主更是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之輩,使得大家民不聊生,往往顆粒無收食不果腹之下還要繳納錢糧。
在墩子十三歲那年,整個城市大鬧饑荒,本來朝廷是有撥發賑災銀兩的,但賑災銀兩需經過眾多官員之手才能到達災民的手中,正所謂雁過拔毛,當所剩無幾的賑災款到達一毛不拔的城主手中之時,結果可想而知。
那一年在墩子的家鄉死了很多人,他們大多數都是餓死的,長期的饑餓造成了恐慌,強搶偷盜之事時有發生,最後甚至發生了暴亂,而墩子的父母也死在了那一場饑荒之中。
墩子的父母當然不會是在暴亂與鎮壓中而亡,否則之前的墩子不可能那麼心安理得的在軍營之中混吃等死,他的父母都是死於饑餓。
當時墩子的父母躺在床上餓的連動都動彈不得,隻有十三歲的墩子鼓起身子裏最後一點力氣外出尋找糧食。
他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城外的枯廟中求得半個饅頭回到家中,本來是一整塊的饅頭,但他實在太餓,所以在拿到饅頭的那一刻忍不住吃了半個。
墩子這輩子也忘不了父母臨別之時的場景,當他回到家中,父母已經奄奄一息,墩子手裏攥著半塊饅頭哭喊著喂食給父母,但當時的父母已經連吃饅頭的力氣都沒有了。
墩子母親顫抖著雙手想要撫摸他的臉頰,但卻怎麼也抬不起來,隻好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輕聲說道:“吃不下了,留給、你活命吧”
隻斷斷續續的說了這麼幾個字,墩子的母親便上氣不接下氣,喘息了會兒終於回複了些許力氣,繼續聲音沙啞的道:“我們死後,將、將”
墩子的母親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但說道‘將’字後卻怎麼也說不下去,想要哭卻又沒有了力氣,就連淚水也都已經幹了。
“將我們、屍體吃了充饑!”墩子的父親顯然比母親虛弱許多,但卻比他的母親更加的堅強,說完話後瞪著一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墩子,眼中的堅決不容置疑。
“不!”墩子哭喊一聲緊緊的抱住自己的父母,然後攥緊手中的饅頭拚命的往父母嘴裏塞。
但這一切都已經於事無補了,他們能堅持到現在就是想要見墩子最後一麵,然後將要交代的事與他交代清楚,墩子的父親就這樣一直瞪大了雙眼注視著墩子,眼睛再也沒有合上過。
他們要交代的事,自然就是臨終前的遺言“將我們的屍體吃了充饑!”
可憐天下,父母心!
如果您覺得《乾衍錄》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37/37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