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若打開房門後,抬眸就看見一個年輕男人,男人臉上劃過一抹尷尬,抬頭看了眼門上的房間號後,開口道:“不好意思,我走錯房間了。”
說完他轉身就離開了。
梁詩若見男人走後,就伸手關上房門轉身,重新返回到江碧芸身邊坐了下來,繼續和她聊天。
第二天一早,江碧芸和梁詩若一起吃過早飯後,拿著自己的行李箱,在前台辦了退房手續,轉而坐進了輛提前叫好的的士車裏。
出租車司機操著當地話,從駕駛座位上探著腦袋,看著江碧芸和梁詩若說道:“去柳河村的話我不打表,你們給400塊錢。”
“你說什麼?”江碧芸蹙著眉頭看向司機問道,她剛剛完全沒有聽懂司機在說什麼。
司機伸出一隻手豎著四根手指,對江碧芸慢吞吞的說道:“400,我剛剛說我從這裏開過去,你們給我400塊。”
江碧芸知道很明顯,這個司機在坑人,但是她為了趕時間,也就不想和他為這麼點錢計較了,於是,她開口道:“行行行,你趕緊開車吧!”
柳河村地處偏遠,當地的村落裏分布著大片的棗林,以及杏樹林,由於當地土質和水質的特殊性,再加上充足的陽光照射,使得當地生長的大棗和杏子特別甜軟可口。
出租車在行駛了近兩個小時後,到達了柳河村附近,江碧芸透過車窗朝外麵遠遠望去,隻見上頭上到處都是一片翠綠,耳畔中時不時傳來潺潺流水聲。
“這裏的空氣好新鮮啊!”梁詩若下車後吸了吸鼻子,感歎道:“真是天然氧吧。”
“嗯,空氣是很好!”江碧芸舒展了下坐得僵直的身體,然後和梁詩若一起沿著水泥路,朝村口的方向走去。
她們在快要接近村口時,遠遠地就看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衣服的大爺大媽,敲鑼打鼓的朝她們走來。
江碧芸和梁詩若兩人被,這樣的陣勢弄得有些懵,她們兩人詫異的相互看了眼,準備退到馬路邊讓大爺大媽過去,結果,一個身穿黑色中山裝頭發有些花白的男人,迎麵走來笑著道:“你們就是從s市過來,到我們村考察的江氏企業代表嗎?”
“是的,我們就是。”江碧芸上前一步,麵對著村長微笑著打了聲招呼。
村長看了看江碧芸和梁詩若,又歪著腦袋朝她們身後看了眼,轉而疑惑的問道:“不是說你們公司老板也要來嗎?他人呢?”
“這就是我們公司的江總。”梁詩若抬手給村長介紹道。
村長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向江碧芸,一時間有些語無倫次:“我……我……我還以為公司大老板都是男人。”
“沒關係,我們走吧!”江碧芸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道。
此刻,那群剛剛敲鑼打鼓來,迎接她們的大爺大媽,紛紛朝她們投來好奇的目光,一些小孩子從他們中間的縫隙裏,探出腦袋用好奇又羞澀的眼神,偷偷打量著她們。
“那個不要停啊!使勁兒敲!”村長揮著手臂招呼著大爺大媽,讓他們以最飽滿的熱情,歡迎江碧芸和梁詩若的到來。
頃刻間。
震徹山穀的鑼鼓聲再次響起,身穿大紅大綠衣服的大嬸,有節奏的扭起了秧歌,小孩子們一窩蜂的跟在人群後麵。
江碧芸和梁詩若見到這鑼鼓喧天的場麵,有些哭笑不得,她們沒想到柳河村的村民如此熱情,更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得到,這種充滿鄉土氣息的歡迎儀式。
她們就這樣在鑼鼓聲中跟著秧歌隊,一路走到了村長家裏,村長讓自己的老婆給她們倒了杯茶水,然後搬了把椅子坐在她們旁邊,和她們一起討論起了村裏種植果樹的情況。
偌大的堂屋裏,圍滿了趕過來看熱鬧的村民,他們紛紛探著腦袋,臉上滿是敬慕和好奇,豎著耳朵靜靜的聽著。
“我們村以前就有人種果樹,隻是那個時候種的少,前些年國家給我們修了公路之後,少部分村民開始嚐試大麵積種植棗樹和杏樹,因為銷路很好,那些種植果樹的村民率先在村裏蓋起了新房,後來,其他人也開始跟著種植果樹,現在,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靠種果樹為生。”村長滿臉笑容的對江碧芸講道,他的目光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說著,村長又伸手指了指站在,他身邊的兩個男人道:“這兩個人分別是我們村種植,棗樹和杏樹的能手,楊二狗家去年光賣棗就賣了十萬塊錢,陳大頭家賣杏子賣了八萬塊錢。”
江碧芸聽到他們的名字,差點沒忍住笑場了,她眼角的餘光瞥見梁詩若的臉都快要憋綠了。
為了掩飾住想笑的衝動,她輕咳了聲後對村長道:“那他們是不是需要自己用車子,把成熟的果子拉出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