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一夢,似觀一畫,當異象消失,浪濤平息,陳三郎猛地醒覺,竟是不知過了多久。環目四顧,洞庭風景一如往昔,有秀峰倒影,有藍碧波,隻是在這片畫卷之下,再沒有了龍君。
一段傳承千年的曆史,今日徹底了斷,消失於地茫茫間。
歲月浩蕩,過得百年之後,曆史就會成為傳,再不可稽考了。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站在甲板上,陳三郎有感而發。
腳下所站的大船倒是實實在在的,這可是龍君給予的嫁妝,卻不知船上裝載著什麼東西。
不過東西還在其次,人才是最重要的。
陳三郎再不遲疑,趕緊進入船艙中去尋找敖卿眉。
這船頗大,船艙自也不,進入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擺滿事物,一眼看上去,大都是書簡古籍之類,數量之多,簡直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
陳三郎看得眼花,一箭步上去,就近拿起書架上的一卷,入手沉重,乃是一冊罕見的玉簡書,通體用一片片玉質材料編製而成。
“《上善書》!”
陳三郎不禁驚呼出聲,此書乃是古代經典,頗為出名,可早已失傳,隻剩些字句散落,被各種書經引用。
他再順手拿起另一本,古樸的四個字:《相國倫策》。
這同樣是失傳已久的古本,主要記載的是治國之論,真知灼見,頗有建樹。
“難道這些……”
陳三郎掃望數目繁多的書架子,數以千計的書冊,一本本,確實存在著,並非幻覺。
除了書,其實還有其他東西,很快他就看見了一尊造型高古的瓶子,足有一人高,細頸胖肚,通體花紋精奇,安安靜靜地被擺放在邊上。
“大虞寶瓶!”
見到此物,陳三郎立刻確定了,這一船東西,便是大虞寶藏。
傳大虞末帝在洞庭戰死,有巨大寶藏遺留於此,價值連城,無法估計,更蘊含著巨大秘密,事關下氣運,得之,可得下。
傳言多有浮誇,但沒有誰能否定寶藏的價值,數百年來,包括朝廷官方在內,無數人前赴後繼地來尋寶,希望能分一杯羹。更有不辨真假的各種藏寶圖流傳民間,每一次出現在江湖上,都會引起一片腥風血雨,死傷不知其數。但這寶藏猶如一個巨大的謎團,隱藏在浩瀚的洞庭湖內,一直不見影蹤。
這趟來洞庭,陳三郎便是來尋寶的。由於掌握著最具權威性的藏寶圖,得以精確定位,直接到寶塔島上。然而結果卻和別人並無多少差別,依然一無所獲,最後因緣際會見到一艘沉船,船上有“寶塔”銘牌,便以為裝載寶藏的古船沉入湖底,早被流水衝刷毀壞,不複存在。
那時候,陳三郎頗感失望。
那麼,現在這船,以及船上的書和古董等,又是怎麼回事?
迅速地,陳三郎梳理起思路來,最後得出結論,最大的可能是這一船寶藏並未沉湖,而是被龍君截取,收入宮中,成為龐大的龍宮寶藏中的一部分。現在這船,當然不再是當初承載的那一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