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小劍示警,畏之如虎(1 / 2)

下船後,與楚雲羽柳清輝分別,他們兩個到附近市集,斥資購買一輛馬車,用來趕路。馬車轔轔,向北而去。

陳三郎則要到洞庭湖畔轉一轉,心裏想著,不知許念娘父女是否還在此地。他們若在,彼此相逢,自然樂事。

先找一個當地人,詢問風土人情。當花了五百錢後,對於當地狀況基本有了一個大概了解。

洞庭湖浩瀚如海,與中州、揚州、雍州、名州四大州郡接壤,但如此大一塊地域,最出名的無疑是位於揚州和名州夾角處的洞庭鎮一帶。

起洞庭湖,狹義上基本都是指這一塊地方。

洞庭鎮、嶽陽樓、以及資源最為豐饒的龍君山,都在這裏。而前朝被滅古戰場,被人津津樂道的“大虞國庫”失落地點,也在此處。

湖域遼闊,陳三郎不可能完整走一圈,那樣的話,起碼得耗費幾個月光陰,故而他著重遊逛的地帶,就是洞庭鎮。

船隻泊岸的碼頭距離洞庭鎮還有一日路程,就雇傭一輛馬車駛去——自從上次到揚州時經曆了黑馬車一事,陳三郎多了個心眼。

下廣袤,人口萬千,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黑車有,黑店更多。他們的存在遠比賊寇隱蔽陰險,防不勝防。

陳三郎雖然身懷術法,又有些武功,但如果粗心大意,遇上下三濫手段,也不保險。不知多少英雄好漢,縱橫江湖,不可一世,最後卻被宵謀害,死得糊裏糊塗。

入夜時分,馬車抵達洞庭鎮。在鎮頭處下車,打發馬車回去。定一定神,陳三郎就看見豎立在街頭的石碑:

“洞庭!”

兩個字扭扭歪歪,如同孩塗鴉的字樣,顯得古怪。

陳三郎這幾個月也算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但凡大一點的集鎮,都會豎立碑銘,書寫地方名稱。

那些字,要麼是正楷,端正凜然;要麼是行書,開闔勻稱。

像眼前這樣的字,實在未曾見過。

看了一會,沒發覺什麼,陳三郎就不再理會,邁步入鎮——他並不知道,在多日之前的一個黃昏,許珺就是這樣進入鎮的。

找了一間客棧住下,這地方不愧“景區”之名,住宿死貴,比起揚州,都要貴上一倍,令人咂舌。

下來吃東西,果不其然,一盤肉的價錢,在別的地方都可以買一頭羊了。

吃飽之後,上樓休息。第二早上,起床梳洗完畢,正式開始逛蕩。

由於相距時日太久,他並未指望能碰上許念娘父女。雖然俗話總是“無巧不成書”,但這事委實渺茫得很,期望過高,反而失望得重。故而這番遊逛,更多的是出於遊玩見識的心理。

洞庭下水,嶽陽下樓。

這句話,陳三郎都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今終於到了地方,不好好看一看,都對不起自己。

嶽陽樓和洞庭鎮挨邊,出去拐個彎便到。

嶽陽樓第一層,以花崗石為基,堅硬紮實。三層木樓,飛簷,鬥拱,風雅古典,又有恢弘凝重的氣勢噴薄而出。

進入樓中,首先是一個方形廳堂,兩邊回廊,各有偏殿;拾級而上,二樓三樓,建築風格如一。一些影壁牆壁上,則留有不少古往今來文人騷客的墨寶,有詩有詞,歌賦文章,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