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婆媳之間有座橋 綜合案例評析
婆婆=媽?
隻要嫁作他人婦,馬上就會麵臨婆媳關係這一道坎兒。眾說紛紜中有一句話頗為深入人心:隻要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媽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話聽起來確實有道理,不過,在實際中也要區分具體情況,否則,心是好心,卻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媽媽能容忍女兒的懶情,婆婆卻最瞧不上媳婦不幹活
李琳在家裏是最小的女兒,一向得寵,家務事向來不伸手。用她媽媽的話說:她在家就負責把家弄得亂七八糟。不過每次這麼說的時候李琳都會撲在媽媽肩上撒嬌,媽媽也象征性地用手指點點她的額頭就算懲罰了。
婚後,老公對李琳疼愛有加,可他的家務做得也不怎麼樣,所以屋子裏總是亂糟糟的,好在兩個人都不互相挑剔,小日子過得也算美滿。李琳的媽媽來串門,有時也隨手幫著收拾一下,知道女兒家務差,也不多說什麼。可婆婆一來就大不一樣了,沉著臉老大不高興,勤快一輩子的婆婆最見不得屋子亂得沒處下腳。“這屋還能呆人嗎?”婆婆嘮嘮叨叨,李琳漲紅了臉,再不說話。婆婆前腳走,她後腳就開始和老公發脾氣,而婆婆也在老公麵前數落李琳的種種不是。眼看著老公夾在中間兩頭為難,李琳也有些不忍,仔細想想,於是出了個主意,她告訴婆婆每次要來之前先打個電話,然後她好去車站接。實際上在接到電話後她立馬兒開始收拾衛生,這樣至少婆婆來了之後看到的不至於亂得太過分。
幾次之後,婆婆覺得兒媳婦勤快了不少,值得表揚,李琳也覺得婆婆不再嘮叨其實也還是挺不錯的一個老人。當然,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她的老公,婆媳和睦,他再也不用受夾板氣了。
點評:如果李琳一門心思把婆婆當成媽媽,還像以前那樣撒嬌耍賴,隻怕婆婆早就不答應了。自己的媽媽把你從小看到大,所有的缺點毛病她都已經習慣或是包容。但婆婆就不同了,多少總要帶些挑剔的眼光來檢查媳婦,所以,在媽媽麵前你打翻了油瓶都可以不扶,但在婆婆麵前,絕對不可以。
二、送給媽媽的禮物可以隨便,婆婆的禮物要精挑細選
很多老人在收到禮物的時候都是很高興的,不管是大是小,是否值錢,心裏都會很欣慰,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
快到母親節了,尚佳工作實在太忙,沒時間逛商場,就在夜市上隨便給媽媽和婆婆各買了一件襯衫。第二天送回家的時候,媽媽像往常接到禮物一樣,開心得不得了,特意穿上出門去告訴鄰居:這是我女兒給買的。看著媽媽高興,尚佳也高興得很。轉身又去婆婆家。
誰知婆婆把襯衫接在手裏一摸便說:這衣服料子可不太好,而且也不是麻紗的。打開看看後又說:這顏色也有些老。說完臉色便是淡淡的。尚佳站在那兒,說話也不是笑也不是。回了家她越想越生氣,好心好意買了件禮物,婆婆還挑三揀四的,早知道這樣就什麼也不給她買!生氣歸生氣,尚佳一直就是個孝順孩子,而且婆婆對她也一直不錯,後來她發現婆婆所有的衣服都保存得極為精心,哪怕一件20年前的衣服取出來也和新的一樣,這時她明白了,婆婆喜歡的是質地優良,能穿用很多年的東西。從此再給婆婆買禮物的時候尚佳都精心挑選,從質量顏色到款式都選不錯的,雖然價格責了一些,但婆婆穿得精心,保存得又好,一件頂好幾件。
點評:送禮物本來是件好事,可如果對方不喜歡那就是既白花錢又招惹不高興。尚佳的媽媽性格開朗,隻要是女兒有這份心意她就開心,而婆婆生活習慣要精細一些,而且多少也存在一點從禮物的輕重來判斷媳婦心意的心理。其實一家人和睦相處久了,喜好也都互相了解,投其所好是送禮物的關鍵,隻有婆婆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三、對媽媽說話可以口無遮攔,對婆婆則要注意語氣
周末,思瑜和老公一起回媽媽家去,正好姐姐也在,他們湊在一起打麻將,思瑜因為馬上要參加職稱考試就到另一間屋裏去看書。下午,媽媽喊她:“我們想再玩兒一會兒,你去買菜做飯吧。”思瑜頭也不抬地說:“沒看我要考試了嗎?”媽媽笑了對,我把這事給忘了,你好好看,我去給你燉雞吃。”
因為考試的地方離家太遠,思瑜隻好提前一天住到離考場比較近的婆婆家,都說臨陣磨槍,思瑜抓緊最後的時間,恨不能把書吃下去。就在這時,婆婆在裏屋喊:“思瑜!該做晚飯了!”當時她心裏特別生氣,心想:我都忙成這樣了你看不見?她想了想走到裏屋說:“媽,我明天要考試,今天你先受累做好吃的給我,明天我再給你做好吃的。”婆婆笑著進了廚房。
點評:如果思瑜也用對自己媽媽一樣的口氣說話,恐怕婆婆就不會有笑臉了,媽媽會知道女兒隻是無心隨口那麼一說,可換了婆婆就會誤解:這媳婦咋這麼大脾氣?不滿意怎麼著?弄不好就會吵起來。所以和婆婆說話時要盡力注意一下語氣,和風細語,軟語商量她會比較容易接受。
四、照顧媽媽可以偶爾偷點懶,照顧婆婆一定要精心侍候
葉辛的婆婆因為一次意外小腿骨折了,雖然沒什麼大的危險,但行動不便,每天都不能離人。家裏人輪流到醫院去陪護。婆婆為人嚴厲,在家裏說一不二,現在躺在床上不能動,自然煩躁,不時挑這個不好,那個不對。
葉辛從公司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每天幾乎寸步不離,到了打飯的時間都提前數好飯票,好趕在最前麵去買婆婆喜歡吃的飯菜;怕婆婆寂寞,又新買了個小收音機放在她床頭;病號服弄髒了,馬上就給換洗。尤其是夜間,別人護理時都睡在旁邊的陪護床上,婆婆有什麼需要就叫一聲,但因為太累就睡得沉,有好幾次婆婆喊了幾聲都沒人理。葉辛陪護的時候晚上就坐在床邊的小椅子上,先幫婆婆按摩讓她舒舒服服入睡,晚上婆婆有什麼需要隻要一睜眼就能看見葉辛守在身邊。終於有一天,嚴厲的婆婆拍著葉辛的肩說好孩子,你去睡一會兒吧,要是你累壞了我會心疼的。”
連葉辛的老公都非常讚賞她:上次你媽媽住院你都沒像這次照顧這麼好。葉辛隻是一笑,說:“那是因為她是我婆婆。”葉辛是很聰明的,她知道在這種時候媽媽與婆婆的不同。從那以後,葉辛和婆婆的關係更深了一層,有時獨斷專行的婆婆別人說什麼都不聽,倒是單羊聽葉辛的,想來這也是將心比心。
點評:自己的媽媽在生病的時候作為女兒會知道她最需要什麼,因為從小到大生活在一起。而婆婆平時接觸得少,不知道她想要什麼,所以才要更精心。再說媽媽病了自然知道哪個兒女都心疼,哪個兒女都會盡孝,哪怕你偷一小會兒懶,媽媽也不會責怪。可婆婆卻會比較敏感,會想媳婦會不會嫌。你隻有更好地照料她,才能讓她心安。
其實說到最後,媽媽就是媽媽,婆婆就是婆婆。雖然在感情對待上應該是一樣的,但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區別,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同樣的話,自己媽媽說就不會生氣,而換了婆婆就不行。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有些話有些事作為媳婦要說要做的時候就要再多想一下,很多時候要用一顆比對媽媽還要細還要好的心來對待婆婆,這樣才能盡量避免矛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