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望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的諸位公卿,問道:“朕早朝的時候說了,要重新調查恭妃案,諸位愛卿,覺得怎樣呢?”
“陛下,臣要奏。”
開口的是當今大魏太尉,荀康。原本太尉按理來說隻是個虛職,可不知道為什麼,偏偏輪到了這荀康,權力反倒是大了不少。
“是荀太尉啊,你有什麼意見嗎?”薑望問荀康道。
“陛下,”荀康捋著一把花白的胡子,說道,“恭妃案證據鑿鑿,豈能因為他人一番胡亂言語,便花費力氣,重新調查呢?”
顧雎笑了一下,說道:“太尉大人,小民可不是胡亂言語啊,試問太尉何曾聽到小民說過奧妙不在理的話?勸諫陛下廣開耳目,擇良言而行難道不在理嗎?”
“再說了,恭妃案中的確有很多疑點,本來就應該重新調查,而太尉大人卻要阻止調查,難道是想掩飾什麼嗎?”顧雎笑了,說道。
荀康隻是笑著搖搖頭,有著多年的從政經驗的他並沒有氣急敗壞,而是說道:“在下可不是想掩飾什麼啊,倒是年輕人你一直咄咄逼人呐。”
“恭妃案的確有很多疑點,”薑望阻止了顧雎和荀康繼續爭辯下去,說道,“當初的確是朕太衝動了,這案子應該要重新調查。”
事情既有定論,顧雎也就不再擔心,早朝時候把薑望吹捧了一番,午朝的時候不至於再改了主意,想必薑望自己本身也是對薑平的叛亂有些愧疚的,否則前世也不會在罪己詔裏責備自己妄下定論,逼得薑平起兵叛亂,致使徐州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更重要的是,恭妃案發生後,薑望並沒有寫文書責備薑平,反倒是增加了他的食邑,權以安慰之意。
但是沒用,該叛的還是叛了。
“那麼,恭妃案重新調查,接下來就要給鎮北左將軍討論封賞事宜了,”薑望咳嗽幾聲,說道,“諸位愛卿覺得,要給鎮北左將軍什麼封賞比較好呢?”
薑成微微緊張起來。
——這次……能封王了吧……
公卿們私下討論過後,便有一位大臣站起來說道:“陛下,鎮北左將軍功勳卓著,隱隱有柱國之實,按理,應當進封為王。”
封王是一定要封的,隻不過是食邑多少的問題罷了。
“這個朕準許。”薑望點點頭,說道。
薑成聽了以後忍不住興奮地抖抖身子。
如果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是不能理解薑成的心情的。
本來皇子早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該進封為王了,可是偏偏薑成偏要拖了這麼多年,還要用軍功來換一個爵位。薑望不重視薑成這個兒子,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
“那麼諸位愛卿覺得,應該要封多少食邑呢?”薑望又問道。
立馬有個大臣站起來說道:“陛下,應該奉祖製,封食邑一萬五千戶,而且以鎮北左將軍的功勳來看,應該要再增加五千戶。”
“兩萬戶的食邑?”薑望皺起了眉頭。
薑成一看,心裏暗自一緊。
果然,薑望表示不同意了。
“雖然奉祖製來看,我大魏開國以來曆來分封親王都是封一萬五千戶的食邑,可是大魏開國以來,分封了多少親王郡王,大肆增加王爵的食邑隻會導致國庫空虛,怕是朕賓天(歸西)之後,朕的繼任者隻會增加百姓的稅收啊。”
——唉……果然還是不重視我這個兒子麼……
薑成心裏暗自歎了口氣,可麵上還是得裝作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陛下所言極是,”荀康讚許地說道,“可是這樣一來無疑是對鎮北左將軍的不公平,不如再把鎮北左將軍的職務再提升一下,陛下覺得如何?”
“太尉說到朕心裏去了,”薑望笑了一下,說道,“那麼六郎,你覺得這樣怎樣呢?”
薑成隻得強顏歡笑道:“陛下隆恩,在下受寵若驚。”
“那麼就這麼定了吧,”薑望說道,“諸位愛卿再說說應該封什麼封號呢?”
這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說道:“鎮北左將軍軍功卓著,且發跡於遼東,應進封為燕王。”
“燕王,朕準奏。”
……
午朝退了之後,總算是確定了幾件事。
首先就是恭妃案確定要重新調查了,由廷尉全權負責這起案子。而薑成也確定被進封為燕王,食邑一萬兩千戶,同時,薑望還下詔,在洛陽,破土開工建造燕王府。
而下了午朝之後,薑成和顧雎便又去了長清宮看望寧妃去了。
如果您覺得《顧雎薑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38/38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