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一下,這裏並沒有說木星的核心處就是個中子星,而是說木星的核心很可能是個準中子星之類的東東,具有很大的密度,很高的溫度,很大的壓力,其溫度和壓力能夠讓核聚變發生。之所以木星的核聚變沒能演變成太陽那般強烈,是因為其質量不是足夠大,僅有太陽的千分之一,體積也隻有太陽的千分之一。我們有理由認為,如果木星的質量達到了太陽那般,順理成章會變成劇烈燃燒的太陽。
這絕不是筆者在吹牛皮,磚家叫獸也這麼認為呢,並且已經收集了一些證據。比如說,磚家叫獸觀測到,木星的亮度逐年增加,年增加量達到百分之二,也就是說五十年後的木星是現在的兩倍。如果這個木星的這個亮度遞增規律能持續下去,或者隻增不減,那麼總有一天木星會像太陽那般明亮。
除了亮度增加,木星的質量也在增加,它龐大的個頭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把宇宙塵埃都吸到身體上,質量變大,個頭變大。當然,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質量和體積增大方麵,木星的進展速度有些小慢,想增大到太陽這般大這般重,如果沒有“意外”發生的話,保守估計也得三十億年才行。
我們甚至還可以這麼認為,在幾十億年前,木星是個和太陽一般能燃燒的恒星,可是燒著燒著,坍縮了,變成了一個白矮星。變成白矮星後的木星並沒有繼續坍縮成中子星,而是大量蠶食宇宙塵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現在,木星要複活,走在從白矮星轉變成恒星的道路上。當吸收足量的宇宙塵埃,幾十億年後,木星就會來一次華麗麗的轉變,變成太陽。
以上種種隻為說明一個問題,木星本體液態氫表層不平靜,而是巨浪滔天,昏天暗地,好一副世界末日的場景。當李二蛋把庫庫爾坎號降落到對流層之下三萬公裏時,就已經親切感受到木星液態氫表麵的威力了,電閃雷鳴,風卷殘雲,狂風驟雨還夾雜著類似冰雹之類的大疙瘩。這下的雨可不是氫二氧一,水,而是液態氫。大疙瘩不是金屬氫,而是,而是,好吧,留個懸念,待會再說。
“我去,來的地方不對,這裏麵在下雨,下冰雹。”二蛋皺著眉頭說道。
艾麗絲詭秘一笑,“你有沒有發現這冰雹和地球上的冰雹有什麼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什麼不同之處?”二蛋疑惑道。
“你的眼睛是長屁股上了嗎?難道不知道睜眼看一下。”
李二蛋有在睜眼看,在他看來,夾雜在“氫雨”中的大疙瘩就是冰疙瘩嘛,尺寸小的如糖豆,大的如拳頭,透明度極好呢,在飛碟激光柱映襯下,還閃亮著璀璨的光華。
飛碟被夾雜在氫雨中的疙瘩砸得劈了啪啦直響,要不是飛碟的外殼足夠堅固,被砸壞了都有可能。還有一點要說的是,這裏的壓力極高極高,比地球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的的壓力大了N倍,人要不帶防護措施出現在這裏,會被巨大的壓力壓成薄片狀,薄如蟬翼。庫庫爾坎號飛碟的外殼固然堅固,也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好在它有反引力係統護體,能把巨大的壓力給抵消掉。也就是因為有反引力係統護體,飛碟才能在離木星液態層很近的地方自由自在的翱翔,而不是被吸引力吸到液態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