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 4.情人與江山哪個更重要(2 / 3)

長安三年(703)九月,張昌宗忽然向武則天控告宰相魏元忠和司禮丞高戩在私下議論,說皇帝已經老了,不如侍奉太子久遠。武則天問張昌宗:你是怎麼知道的?張昌宗說是張說親耳聽見的,然後告訴他的。張說是當年武則天殿試時錄取的第一名,武則天一向比較高看他,視他為自己的心腹。武則天一聽還有人證,也就信了,下令將魏元忠和高戩抓起來審問,魏元忠到死不承認。不承認好辦,武則天說,那就明天上朝時當堂對質。這下,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樂了,要知道張說也是這《三教珠英》編輯部裏的成員,是二張的屬下,而且二張早就給張說說了,隻要他出庭作偽證,就幫他升官。

第二天上朝時,氣氛相當緊張,因為這個案子不僅涉及到宰相魏元忠,如果罪名成立,還涉及到太子李顯。武則天下令宣張說進殿,張說剛往裏走,大臣們就把他圍住了,其中一個叫宋璟的大臣拉住了他的手說:“名義至重,鬼神難欺,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獲罪流竄,其榮多矣。”意思是要注重自己的名節,你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鬼神的眼睛,千萬不要黨附奸佞,陷害好人。若因此而得罪皇帝,被流放外地,這也是件青史留名的幸事。宋璟剛放手,大名鼎鼎的史學家劉知幾又握住張說的手說:“無汙青史,為子孫累。”這話等於是在威脅張說,書寫曆史的筆握在我手裏,你若敢作偽證,我就把這件不光彩的事寫進曆史,讓你世世代代蒙羞。

張說是個聰明人,當然識大局,知大體,也知道二張有幾斤幾兩,若沒有武則天罩著,兩人很快就會完蛋,怎麼能跟這樣的人混呢?

張說進殿了,武則天就問魏元忠口出狂言時他是否在場。張說沒有立即回話,這下魏元忠急了,說:“難道你張說也要像張昌宗那樣想陷害我嗎?”張說皺了皺眉說:“魏公身為宰相,如此說話,有失風度吧!你知道我要說什麼嗎?”

張說的話音剛落,張昌宗又在一邊急了:“你快說呀,趕快把你那天聽到的說出來!”

這時,張說望著武則天說話了:“陛下,這個場麵您看見了,在陛下麵前,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張昌宗尚且如此逼臣,可見他在背後是多麼囂張!我從來沒有聽見魏元忠說過陛下什麼,是那張昌宗在背地裏逼我做偽證,但我不能違背良心,必須實話實說。”

張昌宗一聽就傻眼了,旋即脫口而出,說張說和魏元忠一同謀反。此語一出,滿朝嘩然,你張昌宗剛才還說張說可以為你作證,現在又說他跟魏元忠一起謀反,簡直是信口雌黃。於是,有人就問張昌宗:你憑什麼說張說和魏元忠一起謀反?

張易之說他親耳聽到張說對魏元忠說:“魏公,您就是當今的伊尹和周公。”

看來,沒文化的人真是吃虧呀。聽張易之這麼一說,張說馬上就笑了,接過他的話茬說:“陛下當年任命魏元忠為相時,微臣確實前往祝賀過,希望他向伊尹、周公學習,臣之所以希望他做伊尹、周公,是因為伊尹輔佐商湯成就了商朝的基業,而周公輔佐成王開創了成康盛世,他們都是千古忠臣。陛下任命宰相,要是不希望他們學習伊尹、周公,還讓他們學習誰呢?微臣希望魏元忠做當代的伊尹、周公又有什麼錯呢?”二張兄弟一聽,又一次傻眼了,張說不管這些,馬上變得慷慨激昂起來:“微臣豈不知道二張氣焰熏天,若是依附他們,微臣就能當上宰相;若是同情魏元忠,微臣可能就要人頭落地。可是,神靈在上,微臣不敢附和小人!”武則天是明白人,看到這個場麵,知道二張被張說給耍了。雖然二張誣告魏元忠和高戩謀反的罪名不成立,但武則天很不痛快,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斥責張說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將其一並治罪。於是,魏元忠被貶為縣尉,張說和司禮丞高戩被流放嶺南。

事情鬧到這步,大家就都不爽了。二張兄弟四麵樹敵,先是得罪了太子,現在又得罪了大臣,而且還把另一個實力派人物太平公主給得罪了,因為司禮丞高戩是太平公主的情夫。更為重要的是,魏元忠這個案子壞了武則天的心情,她從洛陽回到長安,本來是想在這兒實現政權交接,而魏元忠這個案子使她感覺到無論是太子還是大臣,都在暗地裏跟她叫板兒。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這是她不能容忍的,母子關係、君臣關係又變得緊張起來。

長安三年(703)十月,武則天下令:文武百官隨自己重返洛陽。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太子感到不快,群臣感到不安,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二張兄弟在從中搞鬼。那些正直的大臣認為,若不將二人除掉,天下將不得安寧。

回到洛陽之後,朝廷很快分成兩派:一派依附二張兄弟,形成擁張派。擁張派主要由奉宸府中的文人墨客、朝中的一些文人官僚,如宰相李迥秀等,以及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子弟,加上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本來就身居高位,又有武則天罩著,聲勢頗為浩大。

一派擁護太子,反對二張兄弟,是為倒張派。倒張派主要有太子李顯、相王李旦一派勢力,以及朝廷司法部門,包括大理寺、禦史台、刑部等部門,其中最傑出的衝鋒陷陣人物是進士出身的禦史中丞宋璟。

兩派勢同水火,互相爭鬥。從表麵上看,擁張派實力要強大一些。但是,倒張派成員更幹練一些,最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了群眾的支持。

武則天剛從長安回到洛陽,洛陽的百姓就行動起來,表明自己倒張的立場。由於二張整日待在宮裏,他們就拿其弟張昌邑開刀。一天,張昌邑剛剛起床,看門的就慌慌張張跑來報告,說大門上被人寫了一行字:“一日絲能作幾日絡。”意思是看你小子還能橫行到幾天。張昌邑氣急敗壞之餘,趕緊讓人擦去,吩咐看家護院的人晚上盯緊一些,看是誰幹的,一旦發現,立即給我抓起來。護院的人戰戰兢兢,一夜寸步不離,可是第二天早上,那行字又出現了,天天如此,擦掉了又出現。張昌邑沒有辦法,索性不擦了,在那行字後麵添了四個字:“一日亦足”。擺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可見,民意對二張是很不利的。

群眾的覺悟那麼高,司法部門的官員自然不甘落後。長安四年(704),武則天在武三思等人的慫恿之下,在萬安山修建興泰宮,工程由宰相李迥秀負責。司法部門從這件事人手,彈劾李迥秀貪汙受賄,經核查證據確鑿。於是,李迥秀就被貶出朝廷,到地方去當刺史去了,二張的一個重要黨羽被剪除了。同年七月,有人狀告二張的三個弟弟張同修、張昌奇、張昌邑貪贓受賄,三人被收監候審,因這三人的劣跡太多,一審一個準,證據一大把,這還不算,二人還供出了張易之、張昌宗這兩人是主謀,於是,二張也被收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