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學會去發揮影響力(1 / 1)

序:學會去發揮影響力

一部《醜女無敵》,讓所有天資中庸的女子,看到了麻雀在格子間變身鳳凰的可能性;一本《杜拉拉升職記》,讓所有心比天高、後台比紙薄的女子,看到了職場博弈中化腐朽為神奇的可能性。

人人都想做林無敵或杜拉拉,可當林無敵棋逢杜拉拉,誰又真的無敵?誰又能把誰拉下馬?

記得N年前應聘一家合資企業的總經理助理,我抱著一撂簡曆、證書和推薦信,謙卑地等待著總經理的審閱。怎料,他隻提出一個問題,“我年輕時也喜歡寫文章,筆名叫‘草包’,你覺得這個筆名怎麼樣?”

“挺好,草根且親切。”我打趣說,“我恰好也有個筆名叫‘花苞’,跟您是絕配。”

就這樣,因為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而我隨身附帶的能力證明,自然成為“免檢產品”,總經理看也不看,就接納了我。

我大學的專業是英語,然而就在我準備改行應聘人力資源部主管時,負責麵試的行政總監問我,“你沒有管理學的專業知識,那你擅長心理學嗎?”

“反正我挺喜歡看《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也喜歡研究星座血型。”我如實作答。總監滿麵錯愕地反問,“那些玩意兒怎麼能算是心理學呢?”

“誰規定非要讀卡耐基和費洛伊德才叫懂心理學呢?”我打趣反問,“研究心理學的最終目的是辨別他人的心理活動。即便不看那些使人犯困的書,我也能判斷你的性格特征和弱點。你應該是白羊座的,性格特直率、勇猛、衝動、童心未泯,眼睛裏容不得沙子。”

如你所料,在我從星座掰扯到血型特征後,我如願獲得了這份工作,並在兩年內從主管做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

或許我不是林無敵,也不如杜拉拉,但我一樣能在格子間混得風生水起。

事實上,兢兢業業與風風火火,並不是廝殺職場的唯一途徑。

自堯舜帝開始,便推崇“無為而治”。君主治理國家尚且允許自己無所作為而治天下,我們又何苦在格子間的彈丸之地爭得頭破血流、心力交瘁呢?

不久前,久違的張曼玉現身威尼斯影展。當記者問到“你這幾年到底在忙什麼,為什麼不拍戲”時,張曼玉莞爾一笑說,“我在忙生活啊。我覺得每天早晨起來能夠看見自己喜歡的人,每天都夠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比多拍幾部戲要重要的多。”

與愛人道一聲早安,或親自烹調心水食物是多麼尋常而簡單的事,可是,請你捫心自問:你與這從容淡定的生活分別多久了?

每個人都會說,“名利是為生活而服務的。”然而,在我們爭名奪利的過程中,卻不知不覺讓名利奴役了自己的生活。

可不可以,不要太用力的工作?可不可以,化壓力為脫力,坦然地生活。

這本書,不是要教你懈怠散慢、好逸惡勞,而是想帶領你,在荊棘密布的職場上尋出一條通幽曲徑,不貪,不嗔,不爭,不搶,本分且勤奮地工作,怡然自得地生活。

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的杜尚曾說,“我喜歡呼吸甚於我的工作。”無論張曼玉或杜尚,隻有到達過巔峰感受過高處不勝寒的寂寞的人,才懂無事一身輕的自在。

林無敵或杜拉拉脫穎而出固然值得稱讚,但沒有一種成功可以複製。與其日後像唐某人一樣因急功近利而落馬,倒不如甘當一隻輕鬆快樂、無愧對無累的“菜鳥”。

職場也流行減法,減掉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與壓力,豁達與自在便接踵而來。

生活,我們選擇低碳的;工作,我們選擇低壓的。

少了硝煙,狹小的格子間也變得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