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禹治水 太康失國(1 / 2)

禹得了河圖之助,終是明了這山川河流之走向,也是知曉了為何當日父親治水,數年無功之因。當年共工撞倒不周山柱,導致天塌西北,而地陷東南,自那時起,洪荒之上,地勢自是西高東低。當日鯀治水之時,卻是不明此事,故而隻是將河堤牢牢加高,加固,但若是尋常之時,隻是此次水勢甚大,加上水流湍急,故而那剛修好的堤壩,自是禁不起這洪水。

禹與族人便一邊去查看那河流走向,一邊思索如何將這水勢因勢利導,曆時數年,終將那河道走向摸清。這一日,有族人來告,說女嬌臨盆,生下一子,求禹賜名,禹此時對於治水之事剛有眉目,自是眉頭大展,言道此子卻是自己福星,便以啟為名,取初始之意。

恰恰此時,雲中子與多寶煉製之物已成,匆忙送來,禹見了那開山斧與定海神針,自是大喜,自此便持了那開山斧,將那九條大河河道一一拓寬,又在河道兩岸建起堤壩,更將那阻礙河道流向的大山一一劈開,洪水這才漸漸消去。待得治水完成之時,又將那定海神針投入東海之中,測量水勢,待得功成之時,那從未見過一麵的兒子啟已是十歲有餘。

待得禹治水成功之時,在民眾之中,聲威極高,被舜帝封於夏。待得舜帝臨終之時,本欲將位傳給自己之子商均,但臣民感激禹治水有功,不朝商均而朝禹,舜帝無奈之下,將帝位傳於禹。禹繼位之後,以舜帝所封夏為名,正式立國。

此時因得洪水剛剛退去,有許多低窪不平的丘陵也因這洪水衝襲,而變成平原,禹便帶人修渠引水,種植粟麻,又教民眾在那臨近河道,地勢低窪之地種植耐水的稻米。禹又將所轄之地分為九州,並封些治水有功之人與那些有才能之人位侯,一一分封屬地,並鑄九鼎以表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九德,以警戒後人,後此九鼎亦代表九州之屬,彰帝王之威。

後諸侯與子民因感激禹治水之德,尊之為大禹;更因得大禹治水之時,有天帝相助,故而知曉大禹得上天垂憐,自此便以天子之位相稱。

大禹在位二十一年整,將帝位傳於啟,自己與女嬌避居北海,不在出世。(先前有誤,此處將青丘山所在由東海,改為北海。)

趙公明待得大禹治水之事已成,為向雲中子表示謝意,便邀他與燃燈二人至自己道場問天島一趟。那雲中子因得需主持玉虛宮之事,因此隻留了數日,便即告辭離去。待得雲中子一走,趙公明卻見得燃燈臉色有些異樣,連忙相問何故。

燃燈苦笑道:“貧道隻是思及雲中子處境,有些感歎罷了。”

趙公明聽了,心中不解,連忙問道:“雲中子師弟乃是元始師伯首徒,二師伯不是還讓他代為行使掌教之責,莫非其中另有事故?”

燃燈搖頭道:“此事卻是不假。隻是雲中子雖然有老師之命,但奈何門下弟子。。。”

待得燃燈說完,公明這才知曉,這雲中子與燃燈二人,在玉虛宮身份甚是尷尬。以雲中子而言,可謂是元始門下大弟子,但當日元始天尊收得廣成子等十二人為徒之時,雲中子在閉關修行,此十二人便尊廣成子為大師兄;元始天尊見得廣成子資質極佳,更因得出身人族,這人族生就先天道體,雖然初始之時,元神孱弱,但若有修行之法,進展奇快。

元始天尊因得大師兄以人族立教,又知曉這人族日後必將大興,故而便默允了此事。待得雲中子出關之時,已然過去良久,其他眾人早已習慣以廣成子為首。

那元始天尊平日對妖族不喜,故而言語之中,多有提及,這後來所收十二門徒,除卻玉鼎真人與黃龍真人之外,其他俱是人族出身,受元始天尊影響,又得知那雲中子乃是白雲化形,也算妖族,自是不願尊一妖族為首。

隨著時日越久,元始天尊對廣成子幾人越是喜愛,漸漸對雲中子、玉鼎真人與黃龍三人越加冷淡。隻是當日趙公明立下天罰之時,廣成子根基受損,日後進境有礙,元始天尊無奈之下,才讓雲中子暫代掌教之職。卻未料到元始天尊才去三十三天外不久,廣成子幾人終與雲中子意見不一,便各自離去。

這燃燈道人,身份卻比雲中子更是尷尬,他也是先天靈寶化形,當日與元始天尊同在紫霄宮聽道,早已是大羅金仙巔峰境界。後道祖化身天道之後,他深感無人教誨,修行艱難,便欲拜入聖人門下。待得他去太上老君之處,老君卻已收得玄都,言道不再收徒,無奈之下,去了玉虛宮,拜入元始天尊門下。